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

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

2024-11-15
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

篇1: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代号填在答题栏中,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

  1.下列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间期为细丝状染色质B.分裂期为杆状染色体

  C.两者的化学成分相同D.染色质和染色体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2.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正确步骤是

  A.染色→漂洗→解离→制片B.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漂洗→解离→染色→制片

  3.科学家从胡萝卜上取下一个细胞,以适当的条件进行离体培养,竟然发育成一株完整的胡萝卜植株。从一个细胞可以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这一事实可以说明

  A.细胞的完整性B.细胞膜的流动性

  C.细胞的全能性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4.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都不存在的一组结构是

  A.赤道板、纺锤体、核仁B.核膜、叶绿体、细胞板

  C.染色体、中心体、纺锤体D.染色体、细胞壁、纺锤体

  5.下面有关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细胞器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在间期的核糖体上合成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B.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C.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

  6.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时期在分裂期的

  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

  7.将水稻培养在含有各种营养元素的培养液中,发现水稻吸收硅多,吸收钙少。这是因为水稻根的细胞膜

  A.吸附硅的能力强,吸附钙的能力弱

  B.运载硅的载体多,运载钙的载体少

  C.吸收硅是自由扩散,吸收钙是主动运输

  D.吸收硅不需要能量,吸收钙需要能量

  8.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哪种物质有其相同的运输方式

  A.KB.H2OC.甘油D.脂肪酸

  9.下图中正确表示水稻呼吸强度与K+吸收量关系的是

  10.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Ⅰ

  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的癌变与①有密切的关系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运动速度

  D.b过程不需要ATP,a过程未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生理特性

  11.观察在0.3g/mL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

  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1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B.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长跑时,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实质是相同的

  13.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大量ATP的阶段和生成水的阶段分别是

  A.第二阶段,第二阶段B.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C.第三阶段,第二阶段D.第三阶段,第三阶段

  14.细胞内的结合水的生理功能是

  A、细胞组成物质之一B、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C、运输各种物质D、反应的介质并参与某些反应15.ATP是生物体内的高能化合物。分子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构成A的糖是

  A.核糖B.脱氧核糖C.葡萄糖D.半乳糖

  16.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中的氧将

  ①与氢结合生成水②与碳结合形成二氧化碳

  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④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7.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

  A.[H]和ADPB.O2和ATPC.[H]和ATPD.O2和ADP

  18.某同学为迎接校运动会,反复练习100m跑后,觉得腿部酸痛,其练习方法没有问题,没有造成肌肉损伤,很可能是因为体内积累了

  A.酒精和二氧化碳B.乳酸和二氧化碳

  C.酒精D.乳酸

  19.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20.人的红细胞和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大液泡B.都没有细胞核C.都有细胞壁D.都没有叶绿体

  21.胰岛素和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但是功能不同,这是因为

  A.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不同B.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D.以上都是

  22.蚕豆根细胞中含有DNA,并且有能量转换功能的结构是

  A.线粒体B.线粒体、叶绿体C.核糖体D.叶绿体

  23.植物和动物体内都具有的糖是

  A.糖元和淀粉B.蔗糖和乳糖

  C.葡萄糖和核糖D.麦芽糖和纤维素

  24.植物种子内所含的物质氧化分解时,每克物质完全氧化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A.水B.糖类C.脂肪D.蛋白质

  25.丙氨酸的R基为—CH3,赖氨酸的R基为—C4H10N,在它们缩合成的二肽分子中含有的C、H、O、N原子数分别为

  A.9、21、4、3B.9、19、4、3

  C.9、19、3、3D.9、19、3、2

  二.、简答题.

  26请回答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问题:(8分)

  (1)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相同的,其进行的部位是___________。

  (2)无氧呼吸的产物要么是酒精和二氧化碳,要么是乳酸,这是由于___________的不同所致。

  (3)有氧呼吸的3个阶段都能产生能量,其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第___________阶段;

  (4)若18O标记C6H12O6,经有氧呼吸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出现标记的18O。

  (5)请写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ATP主要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来合成的。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两个)。ATP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解,释放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27.下图为细胞周期中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共14分)

  (1)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___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___为止(用字母表示)。

  (2)表示分裂间期的曲线是___________段,此期的主要变化是(3)。

  (3)h~l表示细胞处于___________期,这阶段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在___________段,该段所指为细胞周期中的___________期,该期细胞内染色体、DNA分子、染色单体数之比为___________。

  (4)表示分裂末期的是曲线的________段,该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曲线表示___________分裂中DNA的变化,由图可看出母细胞与子细胞的细胞核中DNA含量是稳定的,其意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下图表示一株小麦叶肉细胞内C3含量在炎热夏季某一天24小时内的变化过程,据图分析回答:(共8分)

  (1)小麦产生C3的生理过程叫___________,小麦细胞中消耗C3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

  (2)AB段C3含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段C3出现暂时增加,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点C3含量最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20分)

  )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镁.

  材料用具:小麦幼苗、完全营养液、缺镁营养液、200毫升广口瓶两只、量筒等.

  实验步骤:

  (1)取两只广口瓶,编号甲、乙.

  (2)。

  (3)。

  (4)一段时间后,

  。

  实验结果:。(2分)

  实验结论: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镁。

  31.某校生物实验小组要对“动物细胞是否也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进行实验探究,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说出作出该假设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仪器、试剂:显微镜、带刻度的载玻片、取材工具、食盐、蒸馏水等。

  实验材料:为了便于取材和观察,选用人的______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A.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B.取试管若干只,分别编号,在试管中加人相应的试剂和材料;

  C.制作人体细胞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变化,其操作过程是__________。

  ①如果你的假设成立,则实验的预期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一个用于实验记录的表格,注明实验记录的相关项目。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123456789101112131415

  DCCBCBBACDBCCAA

  1617181922232425

  CCDCDDACCC

  二.简答题答案:

  27.(1)a(g)g(m)(2)a→b(g→h)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2分)

  (3)分裂DNA数目不变c→d(i→j)中1∶2∶2(4)e→g(k→m)DNA恢复到正常细胞数目(5)有丝保持亲子代间遗传性状

  28.(1)CO2的固定叶绿体基质(2)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产生[H]和ATP,C3不能还原成C5(3)白天该地区天气暂时由晴转阴所造成(4)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C3生成减少;光照充足,产生的ATP和[H]多,C3还原成C5

  三.实验题答案:

  31.(1)动物细胞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2分);动物细胞具有渗透作用的条件(或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当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膜两侧具有浓度差)(2分)

  (2)红细胞(口腔上皮细胞)(1分);不同浓度梯度的食盐溶液(1分)(或蒸馏水、生理盐水(0.9%NaCl)、9%NaCl)(有低浓度和高浓度才给分)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加大于(小于或等于)质量分数为0.9%的食盐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2分)

  结果:1号红细胞涨破,2号红细胞体积不变,3号红细胞皱缩(2分,全对才得分)

篇2: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

  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道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答案涂在答题纸上)

  1.《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

  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B.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C.儒家经典的教育功能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

  2.“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A.知行合一B.心外无理C.心即理也D.格物致知

  3.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这主要反映了

  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B.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C.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迁

  4.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B.否定了君主制度

  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5.王阳明曾说:“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他的话表明当时

  A.佛、道两家的地位日渐低下B.儒释道存在融合的趋势

  C.儒家对佛道持批评的态度D.大道为公是儒道佛的共同追求

  6.《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A.依据不充分,结论错误B.依据不充分,结论正确

  C.依据充分,结论错误D.依据充分,结论正确

  7.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

  A.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B.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C.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兴起D.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8.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C.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9.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

  A.山水画B.人物画C.文人画D.风俗画

  10.苏轼的《枯木怪石图》,被人评价为: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意存笔先,画尽意在”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11.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大同社会”的理想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怀疑精神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

  12.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则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

  A.异族统治政治清明B.城镇市民经济繁荣

  C.戏曲作者出身低微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13.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重视永恒的正义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的作用

  C.启蒙运动萌发于古代希腊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14.“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在欧洲早始于哪一国家

  A英国B德国C意大利D法国

  15.马丁路德指出,主教的权柄与政府的权柄“两者都有上帝的命令,所以应当尽心尊敬、

  重视,看为上帝所赐世人大的福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论证教权与政权的对等地位B.强调世俗权力的优越性

  C.否定主教在世俗领域的地位D.强调政权对教权的遵从

  16.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康德

  17.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B.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C.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18.钱学森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项中,符合钱学森所述观点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B.电动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电磁感应理论一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D.电磁波——无线电——第三次工业革命

  19.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剑桥、牛津大学也进行改革,取消必须信奉加尔文教的宗教宣誓,并增设许多自然科学课程。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国家的迸一步巩同B.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

  C.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D.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20.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导致了社会问题更加突出B.工业革命以来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的大为失望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21.美国拍摄了两部曾经风靡全球的动画片——《花木兰》、《功夫熊猫》。下列关于这一文化

  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的艺术也是世界的艺术B.电影艺术影响人类的精神生活

  C.好莱坞电影汲取中国元素D.二战后电影艺术兴盛起来

  22.对于大部分艺术品而言,其传播过程都需要借助复制来实现。比如音乐、舞蹈、戏剧等时间艺术或时空艺术,由于它们的呈现过程都有时间的流动性,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一次初始表演完成后,这件艺术品就不复存在。以后的历次表演,其实都是对这件艺术品的复制(或再创作)。而能够“再现”艺术品,能促进艺术大众化的是

  A广播B电影C电视D报纸

  23.“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了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属于这一风格的画家是

  A.莫奈B.拉斐尔C.达芬奇D.毕加索

  24.后中国出现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宣传西方政治哲学、文化学说的名著,如卢梭的《民约论》(《社会契约论》)、赫胥黎的《天演论》,与史可法、郑成功、文天祥、岳飞的书刊同时风行。4月26日,为纪念南明永历帝覆亡242周年,知识分子章太炎等发起大型纪念会。这表明

  A.知识分子以“反清复明”为革命旗帜B.革命者宣传民族英雄以反抗西方侵略

  C.革命者把政治革命与种族革命相结合D.革命者把西方学说与中国传统相结合

  25.严复曾说:“晚近更有一种自居名流,于西洋格致诸学,仅得诸耳剽之余,于其实际,从未讨论。”还说他们“意欲扬己抑人,夸张博雅,则于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己有……彼实窃我中国古圣之绪余”这类的说法,“令人呕哕”。由此可见严复

  A.反对学习西方的“格致诸学”B.批评“中体西用”的“自居名流”

  C.坚持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D.反对“扬己抑人”的西学起源论

  26.陈独秀在发表《青年的误会》一文,其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B.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

  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D.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27.,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该书传人日本后,连印十五版,极为畅销,价格已达首版三倍。该现象说明

  A.日本的民族危机比中国更加严重

  B.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整体上比日本守旧

  C.《海国图志》只关注了西方的新技术,中国人对此不感兴趣

  D.《海国图志》要求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在日本国内更有市场

  28.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29.4月10日,邓小平致信党中央:“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据此,你认为在当时应该

  A坚持“两个凡是”B深化改革开放

  C区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思想D坚持邓小平理论

  30.,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A.独立自主B.实事求是C.群众路线D.戒骄戒躁

  31.“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C.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

  32.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对这一方针理解错误的是

  A背景是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B改革开放后迎来发展的春天

  C由于左倾错误未能长期实行D只在文学艺术领域实行

  卷Ⅱ

  二、材料解析题(33题17分,34题17分,35题18分,共52分)

  33.(17分)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是希望通过“以德服人”的“王道”来实现其“内圣外王”理想的,但其思想并不为战国时君所重,倒是与儒家相异趣的法家大行其道,并且正是推行“以力兼人”之“霸道”而被儒者视若虎狼的秦国统一了天下。

  一一《儒家经学思潮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从儒学的发展过程看,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进入理论创造的阶段,它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在这一阶段得到突出和强化……到了宋明时代,儒学已完全演变为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官方哲学……宋明儒学进入理论化和体系化阶段。

  ——《儒学历史演变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三辛亥革命*帝制的成功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中国文化生态发生质变……儒学被进一步妖魔化,成为封建文化的同义语,成为文化革命的对象,“*孔家店”是先进青年中时兴的口号。

  一一《儒学在近现代面临的挑战与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王道”思想和法家“霸道”思想的差异。(6分)

  (2)指出材料二中,汉代儒学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宋明儒学“理论化和体系化”的具体表现。(6分)

  (3)简析材料三中,儒学成为文化革命对象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5分)

  34.(17分)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同时又是历史时代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谈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时,德国学者鲍尔生写道:“首先,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因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以及史学和人文科学,无一不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雨露滋润下成长起来的。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

  ——贺国庆《中世纪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过渡》

  材料二7月,胡适在芝加哥大学作《中国的文艺复兴》系列演讲时,解释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用近代科学理论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力图建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以之取代家庭为本位的传统观念。所以,陈独秀倡导民主和科学不仅作为反传统的理论依据,而且作为现代价值重建的目标。

  ——陈旭麓《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6分)

  (2)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在本质上有何“惊人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其兴起原因。(5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现代价值重建”的表现。(4分)

  (4)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思想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35.(18分)综合国力的竞争,归归根到底是经济的竞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项目数学天文、历

  法、气象医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数量2225259257788

  材料二《全球通史》一书中曾列出古代中国传播给西方并对其造成影响的诸多发明:钻井技术传入欧洲;冶金鼓风机传入欧洲;铸铁传入欧洲;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活塞风箱,传入欧洲;旋转风扇传入欧洲……

  材料三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时间成就意义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核垄断,步入核国家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拥有战略威慑武器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研制经费少速度快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拥有自己天空眼睛

  银河一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计算机枝术跨人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第一头克隆牛成功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成果

  神五飞船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神七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行走实现卫星放飞探测手段的多样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科学家“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发展贡献”奖章标志着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

  “辽宁”号航母正式入列人民海

  军表明中国海军航母已经开始进入战斗力生成阶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2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4分)

  (3)16世纪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西方科技地位发生逆转。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6分)

  (4)材料三表明20世纪代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有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高二历史答案

  CDBDBABACCDBDCAABCBCDCACDDBACBCD

  33.(1)王道:以德治国,实行仁政;霸道:实行法治,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6分)

  (2)汉代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有利于强化皇权专制,加强中央集权;提出“三纲五常”等伦理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3分)

  宋明时期朱熹等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理学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秩序的合理性。(3分)

  (3)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儒家思想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先进知识分子为维护民主和,掀起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思想。(3分)

  影响:动摇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促使人们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促进了思想解放。(2分)

  34.(1)影响: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推动了宗教改革;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有利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欧洲社会的转型。(至少三点6分)

  (2)相似: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2分)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护其利益的需要;封建思想(传统文化)的束缚。(3分)

  (3)表现:①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②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④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任3点4分)

  (4)关系:思想演变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分)

  35.(1)成果主要集中在农学、天文历法和医学领域,机械等领域成果少;科技实用性强,主要是经验技术总结。(2分)

  (2)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长期世界;大量科技成就传入西方,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

  原因:僵化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制约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阻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6分)(回答闭关锁国、八股取士、*等也可得分)

  (3)变化:代前重点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科技;代后在高新技术的多个领域取得众多突破。(2分)

  影响: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4分)

篇3: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24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共10分每小题2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寒暄(xuān)监(jiàn)生舟楫(jí)陈抟(tuán)老祖

  B.朱拓(tuà)不更(gēng)事形骸(hái)跬(kuǐ)步

  C.桌帷(wéi)讪讪(shàn)吮(shǔn)吸锲(qiè)而不舍

  D.广袤(mào)角隅(yú)一望无垠(yín)蛮横(hèng)

  2.下列句子中,每句有一个错别字,挑出来,把正确的字写在句后括号里。

  A.旧历的年底必竟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B.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喧……()

  C.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蔼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D.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晦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

  3.选出对“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

  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4.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杜甫的诗反映了唐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杜甫被称为“诗圣”,“三吏”“三别”是他的作品。

  B.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众多,其中我们学过的《祝福》一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宇宙的边疆》作者卡尔萨根,美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他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宇宙的边疆》一文选自他的作品《宇宙》。

  D.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先秦时期儒家后的代表人物。《荀子》一书,一小部分出于其*之手,现存32篇。“劝”是鼓励的意思。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

  B.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纷纷扬扬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吗?

  C.鲁四老爷告诫四婶,祥林嫂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

  D.考试作为一种手段,理应发挥它的作用,但是把考试和教学混为一谈,甚至视考试高于一切,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二、(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包围着我们的太阳的是一群巨大的雪球,这些雪球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它们就是慧核。每当恒星经过的时候都对它们产生一定的引力作用,后迫使它们当中的一个雪球倾倒到内太阳系。由于太阳热的作用,冰块被蒸发,于是就出现了美丽的慧尾。

  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这些星球相当之大,它们都是太阳的俘获物。由于重力作用,它们*做近似圆周的运动。它们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冥王星覆盖着甲烷冰,它惟一的伙伴是它的巨大卫星卡戎。冥王星是被太阳照亮的,因为太阳离它很远,从漆黑的天空中看上去,太阳只不过是一个明亮的光点。巨大的气体星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太阳系的宝石——和木星都分别有一个冰冻卫星做伴相随。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在火星上有高耸的火山、巨大的裂谷、席卷火星的大沙暴,并且,完全可能还有一些初级形态的生物。所有太阳系的行星都绕着太阳运转。太阳是离我们近的一个恒星,它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氢气和氦气的热核反应堆,它的强光照耀着整个太阳系。

  6.下列有关太阳系的行星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和木星都有各自的卫星。

  B.火星位于内太阳系。

  C.由于重力作用,它们*围绕太阳做近似圆周的运动。

  D.它们的热量全部来自太阳。

  7.下列不属于彗星产生的条件的一项是()

  A.离地球一光年,受地球引力影响。

  B.太要热的作用是冰块蒸发形成慧尾。

  C.彗星是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的大雪球。

  D.由于恒星的引力作用,迫使某个慧核倾倒到内太阳系。

  8.对这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主要介绍了银河系的星体及特点。

  B.分类介绍了太阳系中的各种行星。

  C.主要介绍了彗星形成的过程。

  D.主要介绍了太阳系中的彗星、行星及太阳本身的特点。

  三、(共1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下列句中“于”子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青,取之于蓝

  A.苛政猛于虎也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舜发于畎亩之中

  10.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知明而行无过B.君子生非异也

  C.假舟楫,非能水也D.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B.外连衡而斗诸侯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12.下列对选文第四段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使用“博喻”的手法,由感性到理性阐明事理,使人心悦诚服。

  B.文段阐明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其中针对学习方法,作者指出要善于积累,而贵在坚持、专心一致是就学习态度而言的。

  C.用蚯蚓的“用心一”与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意在说明学习如果一曝十寒,时学时辍,再简单的知识也学不会;如果能持之以恒,再艰深的知识也可学会。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说明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后达到质的飞跃的过程。

  天津市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新课标必修三综合测试(二)

  (必修三)

  第Ⅱ卷(非选择题96分)

  注意事项:

  ⒈第Ⅱ卷共6页,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⒉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得分

  阅卷人

  四、(共18分)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3分)

  译文: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

  译文: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作者在中间两联中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4分)

  (2)试分析概括这首诗的主旨。(2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个小题)(4分)

  (1)江间波浪兼天涌,。(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3),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寒衣处处催刀尺,。(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群山万壑赴荆门,。(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6),环佩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得分

  阅卷人

  五、(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我因为常见些①但愿不如所料、②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③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进城去,趁早放宽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这样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上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16.文中画横线的①②③三处按顺序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说的,选出正确的选项()(3分)

  A.对黑暗社会的深刻体察/“我”的爱憎情感/正常的逻辑推理

  B.对黑暗社会的深刻体察/正常的逻辑推理/“我”的爱憎情感

  C.“我”的爱憎情感/正常的逻辑推理/对黑暗社会的深刻体察

  D.正常的逻辑推理/对黑暗社会的深刻体察/“我”的爱憎情感

  17.根据鲁四老爷的短工和“我”的对话,能看出短工对祥林嫂的死持怎样的态度?(4分)

  18.(1)“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那些人?(2分)

  (2).选文后“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3分)

  19.从此文段来看,“我”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得分

  阅卷人

  六、(10分)

  20.将下面的句子整合成一个单句,要求:语句通顺,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文意思。(4分)

  岭南文化,是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特征是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固有的本土文化,二是南迁的中原文化,三是舶来的城外文化。

  21.仿照下面句子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新的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4分)

  生命是一条江,上游是青年时代,中游是中年时代,下游是老年时代;上游狭窄而湍急,下游宽阔而平静。

  22.“据统计,我国上网的未成年人已达到1500万。其中,一些孩子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针对这一情况,请你拟写一条公益广告,以警醒和劝诫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同龄人。(2分)

  得分

  阅卷人

  七、(共50分)

  23.根据要求作文(50分)

  同学们正处在独立人格的形成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正学着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帮助时一声“谢谢”,妨碍别人时一句“对不起”;为演出成功鼓掌,为同学进步喝彩;一句问候,一声再见……尊重别人也容易被人忽视:遭人冷落,被人揭短;恶语触怒他人,讥讽同学弱点……总之,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

  请以“尊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B(B项“拓”应为tà)2.①必—毕②喧—暄③蔼—霭④晦—讳3.B(由选项的主要区别处“聊”、“生”、“即使”比较、分析判断)4.B(《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5.B(“纷纷扬扬”形容多而无序地飘动飞扬,用于物,而不能用于事。)

  二、6.D(文中第二段说“它们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并非全部。)7.A(文中没有彗星受地球引力影响的介绍,属于无中生有。)8.D(其他三项概括的都不全面。)

  三、9.D(例句和D项中的“于”是介词,“从”的意思;A项中的“于”为“比”;B项中的“于”为介词,表示引进的动作或行为对象;C项中的“于”为“比”的意思。)10.C(A项“知”通“智”;B项“生”通“性”;D项“輮”通“煣”。)11.D(例句和D项均为名词做动词;A项中“齐”为形容词意动用法;B项中“斗”为动词的使动用法;C项中“日”为名词作状语。)12.C(C项中蚯蚓和螃蟹的对比,是说明学习要专一,而不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四、13.(1)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用火烤使它弯曲成这样的。(2)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3)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没有到达千里之外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形成江海的办法。

  14.(1)采用了对比和反衬的修辞手法来描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和“留”的对比;离开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不该留下的荒漠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魂魄却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2)诗人通过写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怀念乡土、故国的怨恨忧思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借咏怀昭君生时不被皇帝“识”的事迹来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

  15.(1)塞上风云接地阴(2)不尽长江滚滚来(3)艰难苦恨繁霜鬓(4)白帝城高急暮砧(5)生长明妃尚有村(6)千载琵琶作胡语。

  五、16.C17.虽然同为下层劳动人民,但短工的言语和神态表明他对祥林嫂的死毫无同情心,代表了鲁镇人的愚昧、麻木、冷漠。18.(1)鲁四老爷这样的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一类的人。(2)表现了“我”憎恨社会,同情祥林嫂的愤激而沉痛的心情。19.是一个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我”憎恨封建势力,同情劳动人民,但又缺乏斗争的勇气,面对黑暗的现实无能为力。

  六、20.示例①:以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为特征,由固有的本土文化、南迁的中原文化和舶来的域外文化三个部分组成的岭南文化是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示例②:有固有的本土文化、南迁的中原文化和舶来的域外文化三个部分组成的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化以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为特征。21.答:(例句供参考)(1)生命是一棵树,树梢是青年时代,树身是中年时代,树根时老年时代,树梢葱翠而张扬,树根蕴藉而深广。(2)生命是四季,春天是青年时代,夏天是中年时代,秋天是老年时代,春天绚烂而多姿,秋天厚实而博大。22.示例:(1)网络是虚幻而无限的,青春是真实而短暂的。(2)文件删除了,还有回收站;青春流逝了,还能找回吗?(3)远离网络,拒绝*,拥抱美丽青春。

  七、23.参照高考等级评定标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