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2025-04-25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篇1:高二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1)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这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思想并没有付诸实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图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这场洋务运动虽然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基础,但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洋务派的"自强"的迷梦彻底破灭。

  (2)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代以后,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人,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认为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他们的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他们的思想为维新变法思想做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3)19世纪代,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维新变法运动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注人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尽管它在终以失败告终,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巨大强烈的冲击。

  (4)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作为思想战线,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浩地位,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当然,他们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而且他们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5)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李大钊第一个在中国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中国有许多知识分子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改造中国的历史作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转变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导致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准备工作,各地陆续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随后,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篇2:高二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一、新思潮的萌发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编译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海国图志》,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魏源与《海国图志》: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着,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启迪了人们的思想。

二、维新思想

1、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1)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借助孔子宣传变法,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其思想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反对因循守旧。

(3)严复:翻译《天演论》,根据进化论宣传变法。

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了变法运动的进行,促进了思想解放。

三、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1)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宣传民主科学(德先生-democracy,赛先生-science);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发表《文学革命论》。

(2)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3)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倡导白话文。

(4)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把反封建与白话文结合起来。

(5)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言论:陈独秀-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2、新文化运动影响:思想解放,民众觉醒,文化转型,马克思主义传播。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前: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五四后: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宣传;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思想解放,工人运动,中共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

篇3:高二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篇3:高二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师夷长技以制夷 是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也是近代中国变革的手段之一,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近代中国觉醒并发展的重要理论。

篇4:高二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篇4:高二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小编准备了高二年级寒假历史复习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共同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其代表作有《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严厉批判了君权论。

维新变法作用:①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②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更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标志:,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性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⑤十月革命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进入新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文化运动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①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②,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级寒假历史复习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篇5:高二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篇5:高二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小编准备了历史学科高二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1、 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严复、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他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 新文化运动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A为了反对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B,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C《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②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B新道德,指的是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旧道德,指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C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也是一场文学革命。,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形式上的革命),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翻旧文学,建设新文学(内容上的革命)。鲁迅发表《狂人日记》(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孔乙己》等,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A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B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十月革命),改造中国。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B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

C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如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D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些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深受工人欢迎。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历史学科高二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