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册寒假作业

篇1:高二历史下册寒假作业
,有人评价一个刚刚去世的历史人物:这个巨人并未将他自己的命运同他同代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天才是现代的,他的野心却是旧式的;他看不到他一生的奇迹超过一顶王冠的价值。这个巨人是
A. 克伦威尔 B. 拿破仑 C. 华盛顿 D. 亚历山大二世
23. 在美国费城的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曾说,我们知道第一个总统会是个好人,可是谁知道后面会选出什么家伙来呢?出于这种担忧而对美国政体进行的设计是
A. 建立国家银行 B. 变邦联为联邦制
C. 实行三权分立 D. 总统否决权制度
24. 拿破仑改造法国的措施中,对资本主义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 废除雇佣兵制 B. 创办法兰西银行
C. 编纂《民法典》 D. 以天主教为国教
25. 作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代表,克伦威尔、华盛顿和拿破仑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曾是重要的军事统帅 ②都走上军事独裁的道路
③都制定有效的内外政策 ④都反对帝制、主张共和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6. 马克思称赞阿里改革后的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其中的生命力是指其
A. 赶走侵略者,获得了土耳其的独立
B. 发展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C. 引进西方技术,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D. 消灭了马木路克势力,巩固了统一
27. 穆罕默德阿里统治时期,埃及工业发展的重点是
A. 纺织工业 B. 制革工业 C. 民用工业 D. 军事工业
28.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实质和秘密的学说是
A. 唯物主义史观 B. 阶级斗争学说
C. 剩余价值学说 D. 自由主义经济学说
29.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堪称人类最伟大的合作。下列史事,他们共同参与的是
A. 撰写《共产党宣言》 B. 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C. 发表《法兰西内战》 D. 指导和推动第二国际成立
30.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 农奴制的盛行导致农奴生活困苦 B. 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落后于西欧
C. 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惨败
31. 列宁曾指出,经过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其主要论据应是
A.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 农民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 农民能得到属于自己的份地 D. 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
32. 下图是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漫画。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它形象地说明了改革后
A. 民主平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
B. 沙皇俄国仍是君主专制的国家
C. 到西伯利亚去开发土地和资源
D. 十二月党人起义遭到政府镇压
篇2:高二历史下册寒假作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回答1~5题
1.自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
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度
2.《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武王……乃褒封……大禹之后于杞。……封尚父(姜尚)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这表明西周分封的对象包括 ( )
A.先代贵族、功臣、亲族 B.部落首领,周王子弟
C.商代贵族的敌人、功臣 D.周王的兄弟一辈
3.明代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勿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制“勿能改”的主要原因是 ( )
A.符合中央集权需要 B.二千年惯性使然
C.符合地方发展需要 D.古今上下皆安之 [来源:高考资源网]
4.有关右图所示官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皇权专制下的民主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有利于减少政府的决策失误
D.进一步完善了唐朝的中央机构
5.明太祖和宋太祖的中央集权措施最相似之处在于 ( )
A.废除丞相
B.改变、分散地方机构和权力
C.废除原全国行政区划
D.文化专制
6.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 )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法律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据此回答7~8题
7.“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对马克思的这段话,你认为理解不准确的是( )
A.罗马法破坏了当地的封建统治秩序
B.肯定了罗马法的积极作用
C.罗马法为巩固统治提供法律依据
D.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8.当美国南部11州公开退出联邦发动叛乱时,林肯总统提出了“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他以战争维护国家统一的法律依据是 ( )
A.《宪法》:总统是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
B.《宪法》: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C.宪法第13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承认黑人公民权
D.宪法第14条修正案():任何州都不得制定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据此回答9~11题。
9.普鲁士一位出生于的百岁老人,一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 )
①听说皇帝解散了议会 ②指挥德军剿杀义和团战士
③听说德国被分区占领 ④指挥普法战争,占领巴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任何政府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同意而产生”; 法国大革命初期,各地人民组织自治政府,政权落人国民会议手中。以上史实体现的政治主张是 ( )
A.主权在民 B.三权分立
C.议会制度 D.社会契约
11.仔细观察右图(20世纪初的
的中国某一历史
教材),该教材所持的观点是: ( )
A.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经济发达
B.赞赏法国的议会民主制和社会公平
C.赞赏美国的选举民主和社会公平
D.赞赏德国的选举民主和社会发展
在鸦片战争后的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求与抗争。据此回答11~15题。
12.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
图。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 )
A.鸦片战争
B. 甲午战争
C. 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
篇3:高二历史下册寒假作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回答1~5题
1.自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度
2.《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武王乃褒封大禹之后于杞。封尚父(姜尚)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这表明西周分封的对象包括( )
A.先代贵族、功臣、亲族 B.部落首领,周王子弟
C.商代贵族的敌人、功臣 D.周王的兄弟一辈
3.明代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勿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制勿能改的主要原因是 ( )
A.符合中央集权需要 B.二千年惯性使然
C.符合地方发展需要 D.古今上下皆安之 [来源:高考资源网]
4.有关右图所示官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皇权专制下的民主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有利于减少政府的决策失误
D.进一步完善了唐朝的中央机构
5.明太祖和宋太祖的中央集权措施最相似之处在于( )
A.废除丞相
B.改变、分散地方机构和权力
C.废除原全国行政区划
D.文化专制
6.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法律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据此回答7~8题
7.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对马克思的这段话,你认为理解不准确的是( )
A.罗马法破坏了当地的封建统治秩序
B.肯定了罗马法的积极作用
C.罗马法为巩固统治提供法律依据
D.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8.当美国南部11州公开退出联邦发动叛乱时,林肯总统提出了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他以战争维护国家统一的法律依据是( )
A.《宪法》:总统是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
B.《宪法》: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C.宪法第13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承认黑人公民权
D.宪法第14条修正案():任何州都不得制定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据此回答9~11题。
9.普鲁士一位出生于的百岁老人,一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
①听说皇帝解散了议会 ②指挥德军剿杀义和团战士
③听说德国被分区占领 ④指挥普法战争,占领巴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任何政府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同意而产生 法国大革命初期,各地人民组织自治政府,政权落人国民会议手中。以上史实体现的政治主张是 ( )
A.主权在民 B.三权分立
C.议会制度 D.社会契约
11.仔细观察右图(20世纪初的中国某一历史
教材),该教材所持的观点是: ( )
A.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经济发达
B.赞赏法国的议会民主制和社会公平
C.赞赏美国的选举民主和社会公平
D.赞赏德国的选举民主和社会发展
在鸦片战争后的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求与抗争。据此回答11~15题。
12.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
图。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 )
A.鸦片战争
B. 甲午战争
C. 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
13.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4.右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
页面设置了三 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
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 )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洪秀全 D.《天朝田亩制度》
15.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民主革命构成了近代中目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据此回答16~18题。
16.试观此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这次运动和结合分别指( )
A.维新变法运动、挽救民族危机与实现君主立宪相结合
B.五四运动、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
C.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与争取民族独立相结合
D.国民大革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
17.有首歌这样唱道: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你认为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A.准备北上抗击日寇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红军实施战略战术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18.中国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不断向前发展。下图能够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
A B C D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据此回答19~20题
19.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材料中的 里程碑表现在 (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20.中共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和和谐新农村的目标。早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一部法律,以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它是 ( )
A.《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B.《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国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二战后世界格局复杂多样,经历了从两极对立向多级化发展趋势的演变。据此回答
21~23题。
21.观察下列漫画,(危险的多米诺骨牌游戏)它形象地反映了( )
A.南南合作的现实作用
B.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
C.石油国家的互相联合
D.欧洲联盟的逐步形成
22.20世纪代,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这表明( )
A.北约集团内部要分裂
B.国际局势的发展要求北约加强内部合作
C.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D.西欧各国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23.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说: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这表明( )
A.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
B.苏东剧变形势下一极格局已经形成
C.冷战结束后,美国制造舆论干涉他国
D.美国凭借实力充当资本主义的守护神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际声望日益提高。回答2425题
24.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某些原则。这个由周总理首先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指( )
A.一边倒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的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25.到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