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重庆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复习与提升

重庆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复习与提升

2025-08-13
重庆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复习与提升

篇1:重庆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复习与提升

考生进行高考历史复习的重点在于对知识点的掌握,以下是重庆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提升试题,请考生及时检测。

一、选择题1.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处应该是()

A.金田起义、天京变乱 B.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C.永安建制、天京变乱 D.定都天京、天京变乱

解析 兴起到全盛期间的发展从时间上推断是永安建制;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故C项符合要求。

答案 C

2.图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A.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外国干涉

B.反封建同时也反侵略

C.与清政府联合对外

D.反侵略以求民族独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比较辨析能力。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是运动的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这是以往农民起义所不具备的,故选B项。A项说法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阶级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反对的是清政府,故C、D两项说法错误。

答案 B

3.国学大师章太炎做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乃是着眼于()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族效力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孟

解析 章太炎是资产阶级思想家,根据唱词可以了解到,他站在汉民族立场上,称赞洪秀全排满革命,认为曾国藩为满族效力,是汉奸。

答案 B

4.下图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要求()

A.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实现耕者有其田

C.取消一切私有财产 D.绝对平均主义理想

答案 D

5.《资政新篇》曰: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洪仁谥泄钤缣岢龇⒄棺时局饕宓姆桨傅慕崧邸8门卸()

A.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B.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不正确

C.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正确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解析 从摘录的材料中能体现出对西方近代先进交通工具的仿制,可见其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洪仁在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的结论。故题干对《资政新篇》的理解和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只是提供的材料不充分而已。

答案 A

6.史载:太平军刚入(南京)城一个月,敌人威胁还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每天征用万余民工,宫中金碧辉煌,重殿叠宇,金龙殿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光彩夺目。在外征战的太平军将领一直源源不断将各种奇珍异宝运到天王府。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A.大兴土木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B.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

C.太平天国政权性质在入城以前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D.天王府的建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太平军将领的行动说明他们开始转向腐化堕落,这是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A、C两项表述错误,D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

答案 B

7.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指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效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

B.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解析 由题干材料中的土地之饶、庸奴误国、拯斯民于水火等信息,可判断A、B、D三项正确。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故C项符合要求。

答案 C

8.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这段文字说明清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A.权臣的逼迫 B.人民的反抗

C.外敌的侵略 D.皇族的倾轧

解析 在材料中可以了解到清帝决定退位,分析这应该是清帝溥仪退位的诏书,根据所学,清帝退位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的逼迫,时间是2月12日。

答案 A

9.和都是旧历辛亥年,这两年在中国大地上各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说法有误的是()A.革命任务上具有一致性

B.二者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革命前途上具有共同性

D.后者更适应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趋势

解析 考查考生重大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比较能力。是太平天国运动,是辛亥革命,一是农民战争,一是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 C

10.9月,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典礼在长沙举行。全景式再现辛亥革命历史进程的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在颁奖典礼上大放异彩,获得三项大奖。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进程的是()A.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B.推翻了二千多年的清王朝封建统治

C.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评价。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但不是推翻封建土地制度,这些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完成的。D项明显不符合事实。

答案 A

11.有人说:1前,武昌的枪声埋葬了一个旧时代;1后,新时代一直还在路上。这里的两个时代分别是指()A.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B.君主专制、人民民主

C.近代工业化、社会主义现代化

D.闭关锁国、改革开放

解析 辛亥革命埋葬的是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主义,由此排除A项;近代工业化开启的标志是洋务运动,排除C项;闭关锁国被埋葬的标志是鸦片战争,排除D项。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故B项正确。

答案 B

12.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这表明()A.两者均以实现民族独立为革命目标

B.湖北军政府继承了太平天国未竞事业

C.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目的相同

D.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

解析 注意两个文件中的关键信息胡(指满族),这是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故选D项。太平天国运动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而非实现民族独立,排除A项;阶级立场不同,革命事业的目的就不同,所以说资产阶级继承农民阶级事业不通,排除B项;阶级属性决定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目的是不同的,排除C项。

答案 D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南京静海寺

材料一 鸦片战争期间,腐败的清政府迫于英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淫威,与英军在古静海寺内议定《南京条约》,后在泊于下关江面的英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人从此尝到了弱国无外交、落后会挨打的滋味,并蒙受耻辱长达1。静海寺也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

材料二 1前,在中国东南大地卷起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风暴。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们,为了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制定了较为完备的革命纲领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设计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曾经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革命热情。《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的纲领,展示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发展资本主义的宏伟规划。

材料三 ,桂平市举行纪念金田起义160周年座谈会。来自区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研讨,并前往金田起义遗址进行考察和调研。金田起义,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马克思、恩格斯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金田这场大起义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从这个战争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1)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间有什么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分析太平天国两个纲领的主旨各是什么?能否实现?为什么?

篇2:重庆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复习与提升

复习历史的重点主要是对知识点的掌握,以下是-届重庆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复习与提升,请考生及时检测。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的五六百人,上涨到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至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

伊藤博文()

(1)根据材料一,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在明治政府采取的举措中有何体现?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基本情况应如何评价?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日本明治维新。第(1)问,根据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概括其特点;第(2)问,首先找出伊藤博文有关政治制度改革的主张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第(3)问,评价主要依据材料分析,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分析。

答案 (1)特点:有选择、有侧重的向不同国家学习;涉及领域广泛;注重引进西方科技与人才;思想文化领域保持自身特点,未全盘西化。

(2)体现: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内阁对天皇负责(建立近代天皇制);把军队置于天皇指挥之下,内阁无权过问。

(3)评价:促进了日本经济、政治的近代化;改变了落后状态,为日本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创造了条件;但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追赶世界历史潮流过程中,保留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明的表现。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可知康有为主张向俄日学习,通过改革实现国家富强。第(2)问,吸收外来文明表现在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保留传统文化表现在对日本政治传统中专制皇权的保留。

答案 (1)俄日改革,由弱变强;中国应仿效日本,更易见效。

(2)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

吸收: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建立新军队,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

篇3:重庆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复习与提升

高考历史复习一定要注重对基础的掌握,以下是重庆高考历史复习提升模拟试题,请考生练习。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古希腊城邦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小国寡民,长期自治

B.都经历了君主制到贵族制到民主制的演变过程

C.重视海军和海外殖民

D.城邦政治的形成与希腊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解析 A项是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C项由于适宜农耕的土地少,海湾众多,所以重视海军和海外殖民扩张;D项城邦的国土少,每一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各邦之间一般都是平等的邻邦关系。

答案 B

2.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城邦之外,非神即兽。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也曾经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男人就是城邦的名句。对这两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希腊所有成年男性必须参加雅典军队、抵御外来侵略

B.积极投身于城邦的公共生活是古希腊民主时代的风尚

C.成年男性公民是古希腊城邦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D.城邦是全体公民的联合体,公民享有权利又担负责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历史现象特点的能力,切入点是雅典民主政治。解答本题要明确主要概念的范围,A项错在所有成年男性,这应是成年男性公民所做的事。

答案 A

3.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了古希腊公民()

A.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

B.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C.普遍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

解析 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公民有资格参加各种公共活动,有权利参与城邦行政和司法事务。城邦大多重视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公民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于权威;还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苏格拉底的主张正体现了古希腊公民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

答案 D

4.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像只有数十万人口的雅典那样对人类的政治发展作出过如此重大的贡献。主要是指雅典的()A.奴隶制度 B.民主制度

C.城邦制度 D.专制制度

解析 雅典对人类政治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是民主制度建设,故选B项。奴隶制度属于人类文明的共有制度,排除A项;城邦制度是雅典的一大特色,但没有对人类政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排除C项;专制制度与雅典政治制度无关,排除D项。

答案 B

5.《希腊城邦制度》: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阶级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此种状况最早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废除债务奴隶制 B.召开公民大会

C.设立陪审法庭 D.设立四百人会议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债务奴役,说明要想参政议政,必须首先解除沦为债务奴隶的危险,故选A项。

答案 A

6.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

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解析 材料的大体意思是人口多了不易于国家的治理,这说明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答案 D

7.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的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在古罗马,首次完成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

B.保障平民利益,适应罗马帝国统治的需要

C.有章可循,限制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罗马法的成熟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这就是首次完成此举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十二铜表法》的意义,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8.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这是因为罗马法()A.批判了奴隶制的罪恶 B.其法律观念具有普遍性

C.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D.巩固了欧洲各国的统治

解析 从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说明罗马法对欧洲各国影响深远。罗马对世界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公平公正的法律理念具有永恒的价值。

答案 B

9.《法学总论》中说:奴隶处于主人的权力之下,这种权力渊源于万民法,因为我们可以注意到,无论哪个民族,主人对于奴隶都有生杀之权,奴隶所取得的东西,都是为主人取得的。这实质上反映了()A.奴隶地位低下是万民法造成的

B.奴隶主的权力完全来自于万民法

C.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利益

D.万民法适用于任何民族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限定实质,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罗马法维护的是罗马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选C项。奴隶地位低下是历史发展造成的,早在法律制定之前就已存在,排除A项;B、D两项说法太绝对,皆排除。

答案 C

10.《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中的重要文献,关于它的叙述表述正确的是()A.是罗马早期的习惯法

B.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C.是罗马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

D.是罗马奴隶和奴隶主斗争的结果

解析 本题考查古罗马法律制度。习惯法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法律,《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A项错。万民法是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B项错误。在当时的罗马奴隶没有权力和地位,平民有一定的权力,D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 C

11.《全球文明史》提到: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要用法规和客观的判决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材料反映了()A.罗马法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罗马法是维系帝国统治的工具

C.罗马法反对君主专制

D.罗马法是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用法规和客观的判断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说明罗马法是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

答案 D

12.恩格斯说:没有古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孕育了现代西方文明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

D.维护了西欧统治秩序

解析 古希腊和罗马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滋养和孕育了后世欧洲文化,故选B项。古希腊和罗马文明是奴隶制文明,A、C两项说法与古希腊、罗马文明无关;维护了西欧统治秩序应该是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措施,不能一概而论,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答案 B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主宰政事之后通过禁止借贷以人身为担保使平民获得了自由,既在当时也延续至将来,他还制定了法律,取消了一应私人与公众的债务,这一举措被称为卸担,意即卸去人们身上沉重的负担。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 除十将军可无限期连选连任,五百人议事会议员可连任二年外,所有公职任期都在一年以内,不得连任。有的公职甚至一人一生中只能担任一次。通过这些措施,每个公民都能够经常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都有平等的机会担任公职。政治生活成了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材料一中图一、二体现了哪两种政治制度?分别反映了什么文明形态?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梭伦为什么要卸担?又是如何卸担的?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局限。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影响。

解析 第(1)问,从图片中反映的信息三省六部制和公民大会,分别回答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政治制度。第(2)问,注意材料中的借贷债务、卸担等信息,结合教材中的解负令回答即可。第(3)问,先回答出雅典的直接民主,然后再分析其局限和深远影响。

答案 (1)制度:君主专制;民主政治。文明形态:大河文明;海洋文明。

(2)平民因债务奴隶制而处境悲惨。颁布解负令。解除了雅典公民中平民最沉重的负担,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限制土地兼并;巩固了城邦体制,为民主政治奠基。

(3)特点:直接民主、轮流执政。

局限: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

影响:古希腊民主政治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14.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其影响源远流长,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

罗马法

材料二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

材料三 第五表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于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第九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四 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责、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1)恩格斯曾评价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该观点。

(2)比较材料三、四,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

解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历史影响及东西方不同法律制度的异同。第(1)问,罗马法是西方近代民主法律的先声,要注意提取罗马法与西方近代法律相同的内容进行作答;第(2)问,考查中西方法律的差异。根据材料信息综合归纳,找准切入点,比如两部法律的侧重点等。

答案 (1)罗马法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也有这样的规定。这说明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基础。

(2)差异:《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或:侧重民法),注重法律公平。唐律注重伦理(或:以礼入法),赋予贵族、官僚一定的法律特权,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