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一政治:公民政治参与核心知识点

高一政治:公民政治参与核心知识点

2025-01-28
高一政治:公民政治参与核心知识点

篇1:高一政治:公民政治参与核心知识点

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1、选举方式的选择

(1)直接选举:

①直接选举定义: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②直接选举优点:能更直接的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③直接选举的局限性:在选民人数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难度大。选举成本高。

(2)间接选举:

①间接选举定义:由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上一级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选举方式。

②间接选举的优点:选举成本低,便于组织。

③间接选举的局限性: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阻隔,影响选民意愿的表达。

(3)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等额选举在确定候选人时,能够考虑到代表性和代表结构的合理性,但会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选民的积极性。

(4)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差额选举能够为选举人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选举方式。在差额选举中,候选人按照既定的规则,采取演讲、答辩等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的选举方式。有助于选民了解选举人,但若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

(5)怎样选择选举的方式:

①必须体现国家性质

②必须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③必须采用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

④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确定。

(6)我国选举方式的选择:

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我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的选举方式。

(7)我国目前的选举方式:

①县以上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实行间接选举。

②乡镇一级人大代表选举实行直接选举。

2.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只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

①政府的决策涉及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很重要。

②通过民主选举,选举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决策能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我国公司参与民主决策的主要表现:

①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决策)

②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这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真正了解决策的有关内容之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④对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还可以通过社会听证会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3)我国目前几种民主决定制度: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决策机关在决策前,广泛征询民意,集思广益,使公民通过多种方式,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积极参与决策的制度。能够使决策既合乎公众的需要和愿望,又切实可行。

②公示制度:决策机关通过公示板、公示卡、微机触摸屏、公众宣传单、办事指示卡等形式,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公示出来的制度。有利于公众了解决策内容,发表意见,提出建议,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③专家咨询制度: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通过举行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听取专家的意见,集中学者的智慧,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决策中的作用的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发挥专家学者们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和科学预测方法,在决策过程中起到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④社会听证制度: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行政处罚事项、重大行政许可事项等的决策,听取有关团体、专家学者及其与该决策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的意见的制度。有利于决策集思广益、有科学根据、有制度保证。

2、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1)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

(2)有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

(2)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3)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三、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1、基层民主自治进程回眸

广西合寨村挂出:村民委员会。是中国实行村民自治的第一村。

12月,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

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通过,村民自治进入了法制化,制度化阶段。

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组织法》通过,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组织法》开始实施。

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实施。

2、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1)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是实现民主管理的要求。

(2)我国目前几种重要的基层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形式:

①村民委员会

A.村民委员会的性质: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B.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表现:

a。村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民委员会的干部,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b。村民会议是村民参与决策管理的重要形式。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由村民在村民会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实行。

c。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规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实行自己事自己办的有效途径。

d。在村民自治实践中,村民创造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使村民自治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②居民委员会

A。居民委员会的性质

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B。居民委员会作用: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居民委员会的干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

D。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由居民实行监督,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共建祥和文明社区

(1)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2)中学生需要有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

从未来的发展看,我们需要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在基层这种最广泛的民主自治的实践中,我们能够获得很多机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尝试参与民主管理活动。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在实践中增强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

(1)公民的监督权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权利:

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里,人民当家作主还体现在可以通过行使监督权,积极实行民主监督。这是宪法赋予我们的管权利。

(2)监督权的具体内容:

①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切身履行职责,可以提出批评的意见。

②当我们遇到国家给我们的行政处分、诉讼判决不服,或受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歧视或压制等不公正待遇时,有权依法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申诉或诉讼,请求免除,减轻处理或予以平反,给与公正待遇。

③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有权利向有关国家机关指控,或举报,要求依法处理。

(3)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多种合法渠道

①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用写信、电话、电子邮件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意见。

②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的权力机关。

③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可以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舆论监督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监督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民主监督的好形式。

2、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1)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公民怎样才能行使好监督权

①公民要勇于行使监督权利: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行使监督权。

②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公民要依法行使监督权。要遵守法律,依照规程和程序办事。不能用非法方式如闹事、大字报等形式。

③依法行使监督权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如实反映情况,

④依法行使监督权时,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能冲击国家机关。

综合探究:

1.有序的参与政治与无序的参与政治的区别:

(1)是否遵守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在我国现阶段怎样区分有序参与政治和无序参与政治:

(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要求,就能确保有序地参与。

(2)脱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遵守法律法规,不遵守程序和要求,必然导致无序的局面。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年级政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2:高一政治:公民政治参与核心知识点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各种选举方式的区别是什么?

选举方式

含义

优点

缺点

直接选举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

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心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

间接选举

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进行选举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

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

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

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选择

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举名额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竞争

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直接选举:县及县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居委会、村委会的选举。

间接选举: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员的选举。

差额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等额选举:极少数情况下.

★4、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有哪些?

(1)间接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

(2)直接方式: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②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真正了解决策的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④社会听证制度: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进行听证。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下册政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3:高一政治:公民政治参与核心知识点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知识点1、 投出理性的一票

(1)了解选举的几种方式:

O直接选举: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选举方式。能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能够比较直接、准确表达选民的意愿,保障公民行使选举权,激发公民的政治热情。

O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选举方式。可以降低组织工作的难度和成本,但难以表达每个选民的意愿。

O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等额选举在确定候选人时,能够考虑到代表性和代表结构的合理性,但会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选民的积极性。

O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差额选举能够为选举人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选举方式。在差额选举中,候选人按照既定的规则,采取演讲、答辩等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的选举方式。有助于选民了解选举人,但若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

(2)我国现阶段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采取怎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的具体条件来确定。

我国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是从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基本国情出发,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出发,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选择。

(3)投出理性的一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也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能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归属感、责任感,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每个公民都要周全考虑、理性判断,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选出品德高尚、最有才干、最有能力的人,代表我们的意志和根本利益行使权力。

篇4:高一政治:公民政治参与核心知识点

(一)民主选举

1、几种选举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

(1)直接选举:

优点:使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更能直接反映民意)。

局限性:选举成本较高,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

(2)间接选举:

优点: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选举成本低,便于组织。

局限性:不能反映每一个选民的意愿(影响选民意愿的表达)。

★注意:人大代表-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属间接选举,县及其乡镇人大代表属直接选举;

村委、居委-直接选举各级地方政府领导人-都是间接选举

(3)差额选举:

优点: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竞选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局限性: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4)等额选举:

优点: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局限性:一定程度上会限制选民的选择。

2、我国为什么要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1)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

(3)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3、公民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公民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的重要性)?

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强和政治素养高的体现。

4、公民应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利?

①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选举态度,提高选举能力。

②积极参加选举,增强自身的参与感、责任感,增强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

③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二)民主决策

1、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方式: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网络、新闻媒体反映意见,提建议。

依据: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2)专家咨询制度

方式:论证会、座谈会

依据:专家学者利用专业知识,相关信息,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3)社会公示制度

方式:公示

依据: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民的参与度。

(4)社会听证制度

方式:听证会

依据: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的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听证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原因(必要性、意义)?

①必要性:政府的重大决策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

②意义: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公民怎样参与民主决策?

(1)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直接参与决策。

(2)间接参与民主决策:

通过民主选举,选举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决策能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4、模拟听证会的步骤?

①确定听证会主题;②将参与者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

③各小组分别准备材料;④模拟听证会程序,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观点;

⑤听证会主持人总结。

(三)民主管理

1、村(居)委会的性质?

是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权组织,也不是政府机构,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2、村民自治的内容?

(1)选举: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2)决策: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3)管理: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运用民主的办法管理村里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决的有效途径。

(4)监督:运用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监督村干部和村委会的工作,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为什么要发展基层民主?

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的途径。

②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③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4、青年学生自觉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

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在实践中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四)民主监督

1、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及各自意义?

(1)信访举报制度

方式:写信、打电话、当面指出。

意义: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方式:将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意义:能够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

(3)舆论监督制度

方式:新闻媒体

作用:舆论监督以其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发挥独特作用。

(4)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原因?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公民享有监督权。(必要性)

②实行民主监督,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重要意义)

3、公民如何负责地行使监督权?

①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②公民实行民主监督,要通过合法渠道进行,如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和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③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④要遵循宪法和法律,依法有序的进行政治参与。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下学期高一政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期中必备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5:高一政治:公民政治参与核心知识点

第一框题: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1、 各种选举方式的区别

选举方式

含义

优点

缺点

直接选举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

间接选举

由选民选出的代表选举产生商以及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选举方式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

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

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的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

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限制选民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

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举名额

位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于低,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

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被选举人间的竞争易导致假宣传,金钱交易

3、 选举方式选择依据:社会经济制度、国家性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物质生活水平,公民文化水平

4、 选民参加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5、 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项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6、 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7、 只有每个人都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真正实现民主选举的预期目的。

第二框题: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

1、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市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 不同的民主决策方式:

内容

方式

依据

意义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

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使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专家咨询制度

专家学者李由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论证会、康谈会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信息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民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公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市民与参加民主决策前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社会听证制度

队同公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听证会

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4、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重大意义:

(1)有助于决策者:

① 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

② 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决策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科学性,避免决策片面性。

(2)有利于促进公民:

① 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②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第三框题: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己的事情,使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一、村民委员会

1、村民委员会含义: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2、村民自治的内容:

① 自己选举当家人,使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② 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管理。

③ 村民自制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使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行为,用民主办法管理村里事务的有效途径。

④ 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二、居民委员会

1、居民委员会含义: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2、 作用: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3、居民自治的内容: 《中国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干部有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和质询。

4、 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微观反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三、中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

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第四框题: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民主监督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含义

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意见,提出批评建议

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

方式

信函、电话、手机短信、当面指出等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以议案质询的方式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

特点

是我们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民主监督有效方法

人大代表连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人民群众

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大、时效快

作用

为公民监督提供了有力保障

是公民的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得到切实保障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发挥独特作用

相同点

① 都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方式,在民主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

② 意义: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③ 不论哪种方式,都要遵守法律法规,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

(1)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

(2)负责任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