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知识点解析

篇1: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知识点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之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清政府为了支付高达2800万元的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弥补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造成的财政亏空(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平均每年流出白银1000万元),加紧横征暴敛,增加税收一至三倍以上。兼之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使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
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鸦片战争后十年间,各族人民自发的反清起义达100多次。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区,清朝统治者对广大少数民族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十分严酷;又加以天灾人祸,广大农民苦不堪言,反抗斗争此伏彼起,终于在道光三十年末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
(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的激化,因为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尚未深入到中国内地,农民阶级与列强侵略正面强烈冲突不大,他们直接感受到的还是清政府及地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当时支配他们之间关系的仍然是封建和封建生产关系。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之洪秀全组织、发动起义的准备工作
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平等思想和反封建统治来号召农民起来斗争,它不同与基督教,它是农民起义的工具,这也说明农民由于受阶级的局限,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只能利用宗教达到目的。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今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九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诸王,并由东王节制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永安突围后,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重要文告,,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震。
,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与此,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
,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领,开始了北伐,他们攻入了天津地区,但由于孤军深入,供应不足,最终失败。北伐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它深入到了敌人的心脏地区,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太平天国西征和天京突围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与此同时,赖汉英率领的西征也在进行,他们夺取了湖北和安徽的重镇,入湖南时遇到湘军进攻受阻。,石达开指挥太平军,取得了鄱阳湖大捷。西征的胜利,使太平天国控制了安徽、江西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区,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
燕王秦日纲率领太平军,夺扬州,破江北大营,后与石达开会师,摧毁江南大营,从而巩固了天京。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冬,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1)中心内容:
关于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方法: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关于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2)目的: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核心思想:绝对平均主义
4)评价:
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提出的“平均”“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将过去农民起义的口号做了具体的规划,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有平等,要有摆脱封建压迫、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因此,它对贫苦农民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
空想性:一方面,农民是小生产者,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人人平等,实现平均主义,满足了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要求。但是,“产品归公”的规定又超越了小私有者的本性,生产产品的多少对农民来说并没有实际的好处,所以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施,只能是一种空想。
另外,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以后,一直处于清朝军队的包围之中,军事斗争非常紧张,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来保证社会经济的改革。
篇2: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是关键,为了能够使同学们在历史方面有所建树,小编特此整理了高二历史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以供大家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
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和北伐、西征
金田起义:初,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定都天京:,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朝对峙。
北伐、西征:定都天京后,太平军进行了北伐西征和东征,攻破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后,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
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它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资政新篇》:,洪仁岢龈母锏闹喂桨浮蹲收新篇》。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迫于当时形势,《资政新篇》并未实行。
篇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知识点解析
一、兴起原因
在中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最突出的问题,至今也是,历朝历代都有农民起义。可以说农民起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官逼民反”。农民起来造反,肯定跟社会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到底酝酿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里面呢?
说起太平天国,它的发生跟鸦片战争有着莫大关系。
鸦片战后,中国没能制止鸦片走私反而使得鸦片自私更加猖獗。结果之一,便是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加上清政府为了解决当时的财政危机征收各种苛捐杂税,造成人民纳税的负担加重,而且时有官员盘剥,人民更加穷困,加上各种不平等条约中巨额赔款的规定,人民困苦不堪。
通商不断的冲击着中国的自然经济,机器大生产生产出来的商品流入市场,导致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手工业趋于破产。天灾不断,1846—,两广地区爆发了持续性自然灾害,水、旱、虫灾不断,老百姓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度日更为艰难。这所有的矛盾加起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这是背景。
所以,正是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造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主观上,课本导言部分提到了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为贫苦的农民提供了思想上的寄托,所以它是主观上的原因。连年发生自然灾害,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正是在这些条件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
二、太平天国全盛时期
首先是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号召人民反抗。初,洪秀全在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然后,转战到武宣东乡,洪秀全在此正式称“天王”。接着太平军继续北上,攻占了永安城,在这里进行了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分了五个王,东、西、南、北,形成了六人领导核心。
然后是攻占全州,冯云山去世,由桂入湘。接着进攻湖南省城长沙,萧朝贵战死。六人剩下四人。久攻长沙不下,撤围北上,进攻湖北,在初攻克武汉三镇。顺江而下,3月攻克了南京城。遂改南京为天京,正式定都与清廷对峙。
在定都天京后,太平军又进行扩展和巩固,主要有两次行动,北伐(由林凤祥、李开芳领导),到达了天津,最终因为孤军深入、粮草不济而失败,北伐的同时,西征也在进行,西征军取得了较大的战果,太平军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从此,军事上达致鼎盛。
三、《天朝田亩制度》
定都之后,太平天国开始进行一系列政权建设,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土地的分配问题,二是产品的分配问题。在土地分配上,它所要达到的目的便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体现出一种理想主义。那么具体是怎么分配土地的,我们可以看出,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照人口,不论男妇”,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体现出一种绝对的平均主义。
在产品分配上,《天朝田亩制度》所要达到的目的还是“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这是它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它的原则,那么在具体分配方式上,主要在第一句,其意思便是“每户留足口粮,其他的统归国库”。
那么,《天朝田亩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呢?
《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它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文教和社会改革等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通过这一制度绘制了一幅新型理想社会的蓝图,太平天国的领导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可以简记为“四有二无”,这就是这项制度所要达到的目的。
一项制度好与坏,需要实践的检验,我们评价一项制度,需要仔细思考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实施的效果,评价类的题目,我们大体是可以分为几个步骤,首先,“是什么”,也就是它的地位是什么。其次,“怎么样”,指的是它的效果和作用。第三,“有什么不足”,也就是局限性。
《天朝田亩制度》所提出的平分土地的方案,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它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剥削、压迫,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愿望。因而能在革命中调动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成为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也就是地位问题。
第二,它具有革命性,是“思想结晶”。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南宋钟相、杨幺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到明末李自成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再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天朝田亩制度》,我们不难看出《天朝田亩制度》显然是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农民在反封建斗争中追求平等、平均和获得土地的思想。
另外,《天朝田亩制度》又是在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对峙的政权后,用政权发布的纲领性文件系统地阐述了这些思想的。因此它又显然高于历代农民反封建思想的水平。
第三,它所要建立的实际上是一个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脱离了实际,而且处在当时战乱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理想,显然是实现不了的,所以,我们说它具有空想性,是小农意识的体现。
四、太平天国后期的悲剧
1、天京变乱:
首先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东王杨秀清因为居功自傲,屡次与洪秀全为难,时不时以“天父下凡”为名对洪秀全指手划脚,洪秀全很是生气,授意韦昌辉除掉杨秀清,但是这个韦昌辉太狠了,竟杀了东王部属2万多人,这个引起太平天国内部强烈不满,石达开也指责韦昌辉滥杀无辜,洪秀全迫于压力,下令杀掉了韦昌辉。
于是,其他五王只剩下了石达开一人,但是洪秀全自此已经不再信任异姓王,所以便封他的两个哥哥为王牵制石达开,石达开不得已出走。天京内乱造成了“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究其原因,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减退以及内部矛盾尖锐有关,也与当时队伍成分复杂,组织性和革命性淡化等有关。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造成了悲剧的发生。为了重振国威,太平天国做了几方面的努力,首先是重新建立了领导核心,在政治上仍以以天王洪秀全为核心,但封他的族弟洪仁赏踝芾沓,在军事上,洪秀全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分别封他们为英王和忠王,让他们指挥军事。
在,陈玉成和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的江北大营,解除了天京背面的威胁。随后,他们又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的精锐部队,太平天国地方局势暂时稳定了下来。
2、《资政新篇》
天京变乱之后,在政治上最重要的建树还是干王洪仁洳嫉闹喂路桨浮蹲收新篇》。洪仁飧鋈嗽谔教旃牧斓既宋锢锩妫闶瞧挠醒兜囊晃唬宰约核Ш途诎洳剂恕蹲收新篇》。
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政治方面,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有公众选举;第二,经济方面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第三,在文教方面,主要是开设新式学堂。
我们从内容可以看出,比《天朝田亩制度》有明显的进步,已经从当时的绝对平均主义演变为注重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那么,我们对于《资政新篇》又有什么评价呢?首先,它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治国纲领,其次,它有什么进步性呢?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第三,不足之处便是在于由于当时缺乏必要的条件,又处于战争的环境下,所以未能实行。
五、失败
在颁布《资政新篇》时,已经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在军事上主要是以防御战为主。,李秀成与陈玉成等又攻破清军江南大营,李秀成东征一直打到上海近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是已经不可挽回的走上了溃败之路。1861-,安庆之战失利,后陈玉成又被叛徒出卖而牺牲。到了4月,洪秀全病逝。
太平军同湘军展开激烈的血战,死伤几尽。最终,天京陷落,历时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以天京沦陷而告终。
太平天国的失败:(1)时间:。(2)标志:天京陷落。(3)失败的原因:从主观方面说,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二是战略上的失误。从客观方面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对太平天国进行联合绞杀。(4)教训:太平天国的失败充分说明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的功绩有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②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外来侵略的任务。③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在思想上、组织上都高出一筹,是中国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④太平天国后期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⑤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尼、印度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者。
篇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知识点解析
天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拜上帝教,即把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和平均主义思想相结合。
【高考历史】天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根源)
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加剧了矛盾的激化.
③自然灾害严重
【高考历史】天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兴起(,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初步建政权)
定都天京(,正式建立同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高潮(经北伐、西征、天京突围,军事上达到全盛)
转折(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失败(天京落陷,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下失败)
【高考历史】常见考点考法
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1)主要内容
①土地分配原则: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分配方法:以户为单位,按人口来分,不论男女
②产品分配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分配方法:每户只留口粮,其余归国库
(2)目的
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四有二无”的理想天国)
(3)评价
性质: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进步性: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思想结晶。局限性: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① 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② 绝对平均主义不切实际,具有空想性;
③ 绝对平均主义也不利于社会的前进和发展;维护的还是小农经济,与近代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相违背,具有落后性。
(4)《天朝田亩制度》历史意义及不能实施的原因
历史意义: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原因:客观上,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主观上,平均分配土地和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2.后期:《资政新篇》
,洪仁岢觥>哂邢拭鞯淖时局饕迳剩窍冉闹泄俗钤缣岢龅脑谥泄⒄棺时局饕宓姆桨浮5⑽凑嬲敌小
(1)主要内容: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2)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当时中国的社会实际不具备实施的条件,未能实行。
【高考历史】太平天国的失败
(1)时间:。(2)标志:天京陷落。(3)失败的原因:从主观方面说,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二是战略上的失误。从客观方面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对太平天国进行联合绞杀。(4)教训:太平天国的失败充分说明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高考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的功绩有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②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外来侵略的任务。③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在思想上、组织上都高出一筹,是中国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④太平天国后期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⑤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尼、印度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者。
【高考历史】常见误区提醒
失败原因:从主观方面说,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二是战略上的失误。从客观方面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
教训:太平天国的悲剧充分说明: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到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功绩分析: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又肩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对外国侵略者展开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它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深远影响。后期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推动了19世纪中叶亚洲出现的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