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知识点

篇1:高一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知识点
1.高一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知识点 篇一
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2.高一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知识点 篇二
词类活用
1.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
2.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使动)
3.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使动)
4.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使动)
5.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
6.西望夏口(西:名词作状语)
7.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
8.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
9.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名词意动)
3.高一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知识点 篇三
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
4.高一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知识点 篇四
一词多义
1.于:
(1)寒于水(比)
(2)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3)取之于蓝(从)
2.而: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关系,并且)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关系,而且)
(3)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4)而见者远(表转折)
(5)锲而舍之(表假设或承接)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8)锲而不舍(表假设,如果)
(9)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3.者:
(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2)不复挺者(……的原因)
4.焉: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圣心备焉(语气词)
5.利: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6.之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音节助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代青)
7.假
(1)善假于物也(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8.疾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
(2)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5.高一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知识点 篇五
虚词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取独)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篇2:高一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知识点
1.高一下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篇一
特殊句式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谓语省略,省略句)
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固一世之雄也——“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非”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非”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表被动的被动句
2.高一下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篇二
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3.高一下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篇三
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名词作动词
①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③往往有得。得:动词作名词,心得,收获。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
2.形容词作动词
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3.形容词的使动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弄错,使……错。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四)副词作动词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4.高一下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篇四
一词多义
1.于:
(1)寒于水(比)
(2)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3)取之于蓝(从)
2.而: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关系,并且)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关系,而且)
(3)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4)而见者远(表转折)
(5)锲而舍之(表假设或承接)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8)锲而不舍(表假设,如果)
(9)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3.者:
(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2)不复挺者(……的原因)
4.焉: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圣心备焉(语气词)
5.利: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6.之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音节助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代青)
7.假
(1)善假于物也(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8.疾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
(2)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5.高一下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篇五
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篇3:高一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知识点
1.高一下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篇一
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
(8)屈节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2.高一下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篇二
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状语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名词作动词
①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作名词
①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③往往有得。得:动词作名词,心得,收获。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三)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
形容词作动词
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形容词的使动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弄错,使……错。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四)副词作动词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3.高一下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篇三
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4.高一下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篇四
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5.高一下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篇五
虚词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取独)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6.高一下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篇六
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篇4:高一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知识点
1.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下学期 篇一
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烛之武”)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
夫晋,何厌之有?(“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作为标志。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
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
2.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下学期 篇二因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通过、经由)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乃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属zhǔ
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②衡少善属文(连缀)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属shǔ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3.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下学期 篇三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4.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下学期 篇四词类活用:
1、羽化而登仙:羽——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一样
2、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歌
3、桂棹兮兰桨:桂、兰——名作状,用桂树,用木兰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5、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7、下江陵:下——名作动,占领、攻下
8、顺流而东也:东——名作动,向东进发
5.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下学期 篇五一词多义
1.于:
(1)寒于水(比)
(2)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3)取之于蓝(从)
2.而: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关系,并且)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关系,而且)
(3)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4)而见者远(表转折)
(5)锲而舍之(表假设或承接)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8)锲而不舍(表假设,如果)
(9)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3.者:
(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2)不复挺者(……的原因)
4.焉: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圣心备焉(语气词)
5.利: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6.之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音节助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代青)
7.假
(1)善假于物也(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8.疾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
(2)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9.绝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停止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
10.强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壮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
(3)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勉强
6.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下学期 篇六虚词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取独)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