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2025-03-12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篇1: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篇一】

  一、选择题

  1、清政府变为“洋人的朝廷”是在()

  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B、《北京条约》签订之后

  C、《马关条约》签订之后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的特别规定是()

  A、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实行责任内阁制

  C、增加副总统权力范围D、限定临时大总统任期

  3、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B、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

  C、袁世凯的*两手策略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4、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

  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D、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5、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是因为()

  ①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③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④形成了统一的革命领导力量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

  6、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通过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

  7、《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A、否定君主专制政体B、实现国民一律平等

  C、确立民主共和国的法规D、结束封建统治秩序

  8、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9、就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辛亥革命确实是中国历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主要原因是()

  A、结束了中国传统社会B、开启了中国现代化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了君主专制统治

  10、武昌起义的主体力量是()

  A、各地的农民军B、参加革命团体的湖北新军

  C、由同盟会员组成的革命骨干D、资产阶级革命派

  二、材料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胡绳《中国共产党的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巨*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化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xx大报告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与材料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三、问答题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民主共和的观念是怎样深入人心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B3、D4、A5、C6、A7、A8、A9、A10、B

  二、(1)不矛盾。因为中华民国成立后,帝国主义的特权没有被取消,实权又被袁世凯所窃取,因而民国的成立在当时没能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与社会进步的目的。但是,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以后的革命打下了基础。

  (2)从历史发展的整体上看,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辛亥革命是中国历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由人民群众参加,以*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及争取民族独立为目标,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而进行的革命运动,因此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3)打乱了反动统治秩序,使它再也无法重新统治下去;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民主觉醒,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救民道路。

  三、(1)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①兴中会、同盟会等团体、政党革命主张、纲领的影响。②以章炳麟、陈天华、邹容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思想家的传播。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措施的影响。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2)维护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和复辟帝制,在人民反对下都迅速垮台。

【篇二】

  一、单项选择题:

  1、A2、D3、A4、D5、C6、D7、A8、A9、B10、B

  二、非选择题:

  11、答:

  (1)进行反苏反共的宣传。

  (2)它意味着美国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的内政,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宣言书。

  (3)不是。该计划实际上是以较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以“复兴欧洲”之名,行控制欧洲之实,以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12、答:

  (1)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让位于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制”。

  (2)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首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接着以美为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

  (3)苏联为此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如成立“经互会”,组织“华约”等。这样,“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篇2: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1~5 ADDCB   6~10 BDBBB    11~15 AACDD

16~20 CADCA 21~25 DBABA    26~30 BDBAD

二、判断题

31~35 BBAAB 36~40 AABBA

三、问答题

41、

(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3分)

(2)材料一:五口通商;材料二: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往内地免征内地税;材料三: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帝斗争。(4分)

(3)材料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材料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分)

42、(1)英国:《权利法案》,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2分)

(2)异:英国王权受到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1分)

同:都实行君主立宪制。(1分)

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保留了封建残余。(2分)

(3)英国:议会权力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

德国: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保留下来,造成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2分)

篇3: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篇3: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C B D B C B D A A A D C A C D C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A D B A A C C B D A D C B B D D B C C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AC AB A D B C B C B D B D A D C D A D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51题10分,第52题16分,第53题14分,共40分)

51、(1)名称:图一为秦朝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分);图二为隋唐三省六部制。(2分)

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2分)

(2)特点:人民主权(或公民政治);法制。(2分)

不同:材料一实质是君主专制,材料二反映的是民主政治。(2分)

52、(1)外交政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原因: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的政策。(4分)

(2)变化:中美两国结束长期对立,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原因: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恶化。(4分)’

(3)政策:独立自主;不结盟。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有利的发展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

(4)认识: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必须符合国家利益;外交政策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适时调整;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53、(1) 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共和制政体。(4分)

(2)特点: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色彩。(2分)德国政府不是议会选举的,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法国政府是议会选举产生的,对议会负责。(4分)

(3) 以议会形式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至上原则);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民主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代议制民主;法治原则(4分,答出两点即可)

篇4: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篇4: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c a b c C D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B C D B B D C D

21 22 23 24 25

B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26.(13分)(1)共同使用:三民路、中山路。(2分)

原因:中国大陆认为孙中山倡导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台湾认为孙中山是国父,是国民党领袖,是中华民国的创立者。(4分)

(2)红旗路最适合北京,因为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解放路最适合南京,因为南京解放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被*。中山路、三民路最适合广州,因为广州是孙中山的故乡和国民党一大的所在地。(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3分)

(3)答案开放,言之有理,酌情给分。(4分)

27.(11分)(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参加亚非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3分)变化:由美国敌视、孤立新中国到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2分)影响:有利于改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2分)

(3)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分)

28.(12分)(1)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审议政令、中书省执行政令。(3分)

目的:三省相互牵制,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的效率。(2分)

(2)同:都体现了分权原则。(2分)异:唐代分权是为了皇帝专权;雅典分权是为了实现民主政治。(2分)

(3)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任期四年;实行三权分立制,强调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总统权力受到国会和法院的制约。(3分)

29.(14分)(1)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实现霸权主义战略的严重障碍,强调结成“军事同盟”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苏联。(2分)

1949,组建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分)

(2)“相对稳定性”体现在美苏两极格局存在了40多年。(1分)

作用: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分)

因素:欧共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中国的振兴,不结盟运动兴起。(4分)

(3)中国投出否决票,有助于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符合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符合我国一直倡导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精神)。(2分)

政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坚持不结盟的多边外交政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