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

篇1: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
选择题
1-5BCADA 6-10AACAC 11-15BABAC 16-20DBCDC 21-25BADCC
26-30DBACD 31-35DADCB 36-40DACCA 41-45BCABA 46-50DDADA
判断题
51-55ABBAA 56-60ABBBB 61-65ABBBB 66-70ABBAB
问答题
71.(1)《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标志着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政体的确立,从此英国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美国宪法为美国联邦制的总统共和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证,有利于美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权力机构:三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分别由总统、国会、法院掌握)
政体:资产阶级共和国。
意义:通过三权分立,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从而防止专制*统治的出现,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3)性质:前者——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后者——社会主义民主政权。
作用:后者作用更大。理由:前者反映的主要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后者反映各阶层人民的民主,具有更广泛的民主性;前者由于当时不具备实现民主的条件,在实际上没有真正推行;后者在人民掌权的前提下,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2.⑴丘吉尔。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⑵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的建立。
⑶5月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建立了华约组织。它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73.(1)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但受到其他力量的有力牵制。②西欧经济政治一体化加快,成立欧盟,对国际事物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日本由经济大国迈向政治大国,也有一定影响力。③俄罗斯走出低谷,仍是对美国全球支配地位提出挑战的国家④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兴起,在国际事物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2)动荡因素:美国要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强权政治;两极格局下掩盖的矛盾暴露,地区冲突和民族、宗教纠纷不断。和平因素:第三世界不断壮大;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增强;世界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篇2: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B D C A C C A D B C A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B D A B D A B D C D C A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50分)
26.(12分)
(1)原因:落后的中国封建制度难于对抗先进的英国资本主义制度。(2分)
说明: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迫开始了近代化进程;(2分)
(或者“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孙中山(2分)
功绩:*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2分)
(3)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分)
优势:人民当家作主。(2分)
27.(18分)
(1)态度:对外态度软弱,畏惧西方列强,不敢维护民族利益;(4分)
(2)时间:新中国成立后。(2分)
活动: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各2分,共4分)
(3)主要原因: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
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需要。(各2分,共6分)
(4)根本原因:社会性质不同。(2分)
28.(20分)
(1)城邦:雅典。(2分)
机构:公民大会。(2分)
不同:古希腊民主制是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
近代西方民主制是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2分)
(2)文献:英国:《权利法案》;
美国: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或联邦宪法、宪法);
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或宪法);
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或帝国宪法)。(各2分,共8分)
(3)类型: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民主共和制。(4分)
主要特征:选举和议会立法。(2分)
篇3: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D C C D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D C D C A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C C C D A B C C
二、材料解析题(31、32题各20分,共40分)
31.(1)前提: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2分)。
有利条件: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获得海外市场、原料和资金);圈地运动(获得劳动力、国内市场和原料);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技术和经验);黑奴贸易(资金)(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可得6分)。
(2)影响:环境污染;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工厂取代工场(或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可得6分)。
(3)变化:企业数量减少;产量和投资额增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或垄断组织的出现)(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可得4分)。
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2分)
32.⑴影响:美洲开始沦为欧洲殖民地;促进了世界物产(文明)的交流和传播(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或人类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人类走向整体世界。(答出任意三点6分)
⑵措施:——.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并签订协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相关国家签署了关贸总协定,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任答一点2分)
评价:积极影响:该体系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分)
消极影响: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2分)
⑶表现:国际经济体系的发展,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区域经济组织的建立。(任答两点给4分)
挑战:经济主权受到威胁,产业面临激烈竞争,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任答两点给4分)
人教版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
1、A2、D3、A4、D5、C6、D7、A8、A9、B10、B
二、非选择题:
11、答:
(1)进行XXXX的宣传。
(2)它意味着美国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的内政,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宣言书。
(3)不是。该计划实际上是以较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以“复兴欧洲”之名,行控制欧洲之实,以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12、答:
(1)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让位于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制”。
(2)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首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接着以美为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
(3)苏联为此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如成立“经互会”,组织“华约”等。这样,“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篇4: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
4.A【解析】试题分析:有关形式得到遵守,但存在意愿方面的缺陷(如错误或者恶意),法律后果仍然产生可以看出这位教授看到了罗马法特别看重形式,而实质内容(意愿方面)难以体现的局限,故选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特点
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描写的是有钱时就对人家好,贫穷时看到诗人脸色就很难看,要知道人在最贫穷的时候,也可能会有极富的机会。这就直率地告诫了那些贪财者:不应只贪图钱财,而不顾及人情。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的影响
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夜市的出现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材料中令禁断体现出政府管理违背经济发展的要求,B项正确。A项表达不准确。C项无法体现。唐朝都城为长安,北宋都城为汴京,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表现
10.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山林非时不升斤斧、川泽非时不入网罟可以看出周文王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故选B。③说法与西周时期不符;④中的荀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家。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天人关系
13.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主张公养、公教、公恤体现出大同思想,和改善民生,依据经过长达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可知其提倡职业教育,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所以②说法错误,所以选B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思想
1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描述的是中国乡村传统文化的改变,首先,祠祭属于乡村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次从题干中可以看到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表明农民祠祭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严谨,祠堂的作用也已经与之前相比发生了改变强者借以自肥,黠者分其余润,愚懦者每年幸叨一饱,已无他望。A项材料没有明确体现思想的解放;C项中的民主革命进程影响在前后的社会生活中并没有体现;D项中新材料没有体现;故选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传统的思想文化
1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揖美追欧意味着学习西方,①②项属于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④项属于学习西方的经济文明,故①②④符合题意,答案为D项;实行耕者有其田是针对中国的国情提出来的,与学习西方没有关联,故③错误,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向西方学习
16.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相反,美国的激进思想可能主张赋予普通人大批量生产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和原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的信息,特别是普通人,与原件几乎没有区别,可以看出标准化对于普通人的意义,使得普通人同样拥有了大机器生产带来的产品。这意味着平等,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平等);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机器标准化生产
17.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宪法的产生适应了社会需求,实现了各利益集团的权力平衡;内容不全面造成的缺陷为当政者提供了很大解释空间;议会有一定制约总统的权力。从材料中反映不出内阁对总统的负责。所以答案选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宪法
21.C【解析】试题分析:题的限制词是19世纪中后期;故英国责任内阁制和美国的联邦共和制建立形成时间均不符合题意;德意志帝国的议会议会体制实质仍是专制主义。法兰西宪法颁布标志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也反映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规律。故答案为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篇5: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
1.《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 )
A.道德规范 B.宗法关系 C.战争祭祀 D.儒学思想
2.《红楼梦》中有两位贵族青年兄弟:贾宝玉和贾环。弟弟贾环内心对同父异母的哥哥贾宝玉十分妒忌,但是表面又对他非常惧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贾宝玉长相俊美,性格乖巧,深得祖母喜欢
B.贾环性格阴险狭隘
C.贾宝玉年纪长于贾环
D.贾宝玉是正室夫人之子
3.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工程。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
秦始皇陵 秦长城 阿房宫
A.奴隶制经济的兴盛和发展 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
C.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D.工匠水平的高超
4.“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此令出自( )
A.汉武帝 B.宋太祖 C.明太祖 D.清雍正帝
5.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 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
A.皇帝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的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6.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
A.*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终确立民主制
7.下面这幅漫画描述的是古代雅典( )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C.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D.实行“陶片放逐法”
8.“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这样,一般公民也能当军人、法官、议员了。”这一现象开始于( )
A.雅典城邦形成时期 B.梭伦执政时期
C.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D.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9.公元前4,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
A.完善法律体系 B.稳定社会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 D.维护帝国统治
10.假如你是英国人,想当选英国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
①成为英国某一政党的领袖 ②要得到议会2/3议员的投票认可 ③所在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 ④得到国王的任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1.下表为美国国会议案表决情况,该表主要反映了( )
党派\赞成的议案
非赢利志愿协会公司(10项) 公立学校(15项) 社会改革(监狱改革、收容所改革等) 反对蓄奴制 商业公司(49项)
共和党 71% 68% 66% 82% 77%
民主党 37% 47% 41% 10% 39%
A.两党势均力敌 B.两党在奴隶制问题上矛盾尖锐
C.共和党在选举中占全面优势 D.两党分歧日趋缩小
12.德国宪法的颁布,确立了德意志帝国的基本原则,这包括( )
①联邦制原则 ②君主立宪政体 ③君主权力受法律约束 ④权力制衡原则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3.下图所示是在战争中被掠走、流失海外的圆明园中的物品鼠首和兔首铜像,近期被法国拍卖。侵略者掠走该物品是在哪次战争(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要再现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场景,我们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黄海海战 B.台湾保卫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15.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始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
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 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 D.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
17.被称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的是(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D.中华民国的成立
18.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南京*”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有力的证据是( )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的描写
C.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19.“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李宗仁先生的这一段话应该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有感而发( )
A.北伐战争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淮海战役
20.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揭开了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
D.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答案:
答案
1.B 2.D
3.C [中央集权制有利于集中全国的物力、人力搞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4.C
5.D [内阁、军机处都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它们距离皇帝的寝宫越来越近,反映出其愈来愈服务于皇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6.B [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梭伦改革——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民主体制;伯利克里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民主政治。]
7.D [克利斯提尼统治时期,如果在陶片上对某人的反对票超出半数,此人便要被赶出国门,以维护雅典民主政治。]
8.D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政府发放参政津贴,保证了下层民众的参政权利。]
9.B [从材料可以看出罗马法修改的方向是力争实现贵族和平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这样做的目的是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故排除D项。]
10.A [议会下院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出任内阁首相;国王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名义上首相需得到国王的任命,但不对国王负责,而对议会负责。]
11.B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两党在“反对蓄奴制”这个问题上分歧大,体现了两党在奴隶制问题上矛盾尖锐。]
12.A [宪法的内容体现了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但德国宪法赋予德国皇帝巨大的权力,议会无法通过创制法律的形式约束其行政权,因此,达不到权力制衡的目的,所以③④错误。]
13.B [根据时间“”可判定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14.A 15.D
16.B [从材料信息“国家统一支配”,“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可以看出是绝对平均主义。]
17.C 18.D 19.B 20.A
篇6: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ABDCCBDCD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ADBDCCABA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CBDBBCDBDB
二、非选择题:第31题6分,第32题14分,第33题20分,共40分。
31题(6分):
图1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分)理由: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1分)周恩来身穿国民革命军军服。(1分)
图2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分)理由:井冈山会师后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1分)周恩来身穿红军军服。(1分)
32题(14分):
(1)“一边倒”方针。(1分)客观原因:二战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4分)
(2)变化: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分)西方经济格局由战后美国独霸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2分)影响: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地位,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2分)
(3)国际形势、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任意三点3分)
33题(20分):
(1)鸦片战争。(1分)
(2)发展状况: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4分)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4分)
(3)主要原因:西方列强侵略下,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小农经济日益破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6分)
(4)不赞同。(1分)理由:辛亥革命*了清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剪辫放足等法令使社会风气大为改观。(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
赞同。(1分)理由:辛亥革命后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命脉仍受帝国主义控制。(其他言之有理者也可给分,但不得超过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