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二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

高二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

2025-05-11
高二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

篇1:高二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①动态变化: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否处于动态平衡中,是通过集体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②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稳态调节有3个系统来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内环境直接有联系的4个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1.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和意义

① 观点

贝尔纳(美):内环境的稳态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调节。

坎农(美):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

② 调节能力: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点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③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集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的维持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使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稳态遭受破坏的例子

a. 当患肠胃炎时,由于肠胃导致消化道对无机盐的吸收能力减弱,体内失去大量的无机盐,是平衡遭到破坏。

b. 当我们较长时间没有进食或由蹲位突然站立时,四肢无力由于低血糖引起

c. 感冒发烧时,食欲不振,由于体温升高,影响酶的活性,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代谢

活动的紊乱

组织水肿 ①过敏性水肿,组织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加大

②病理情况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③淋巴血管阻塞,淋巴回流受阻(如患丝虫病)

④肾小球滤过率增大,使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如患急性肾小球肾炎)

⑤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

篇2:高二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

1.稳态的生理意义

(1)人体内环境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拓展:

①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

②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血糖、抗体、激素

(2)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双向渗透,组织液也可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

2.神经、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作用

动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这两种调节协调作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区别: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联系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如性激素的分泌受中枢神联系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影响着大脑的生长发育。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4)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和食物,人体水分排出的最主要途径是肾脏。

(5)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

(6)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7)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8)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进肝糖元分解,促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篇3:高二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

篇3:高二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

体温的稳定

· 体温

· 人体内的温度

· 维持体温的热量来源于细胞内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

· 变化规律

·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 人的体温一般不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 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昼夜不是恒定不变的

· 处于微小变化之中

· 昼夜温差不超过1℃

· 一般凌晨2~4时最低

· 14~20时

·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体温存在微小差异

· 儿童>成年人>老人

· 女性>男性

· 女性的体温还随月经周期而有规律地波动

· 人体内的温度不易测量,临床以口腔、腋窝、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

内环境的稳态

· 概念

·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 实质

· 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 影响因素

· 外因

· 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 内因

· 体内细胞不断进行的代谢活动

篇4:高二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

篇4:高二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

1、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2、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3、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 “ 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 S”型增长曲线 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4、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数量,选择在K/2时捕捞资源,在K/2之前进行虫害杀灭(降低环境容纳量)

5、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6、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篇5:高二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

篇5:高二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内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

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 体液 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篇6:高二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

1.稳态的生理意义

(1)什么是人体内环境?

拓展:①下列液体属于内环境的是: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液、血浆、淋巴、唾液、汗液、

②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血糖、血红蛋白、效应T细胞、效应B细胞、抗体、激素、消化酶

(2)说出体液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2.神经、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作用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有何区别、联系?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4)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什么?人体水分排出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5)人体钠和钾的主要来源和排出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人体内钠、钾代谢的特点是什么?

(6)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什么?由哪种腺体分泌和释放?

(7)胰岛素通过什么途径降低血糖浓度?

(8)胰高血糖素通过什么途径降低血糖浓度?

(9)血糖调节的方式是什么?

(10)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如何调节血糖含量的?

(11)低温和夏季酷暑季节的体温调节方式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