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回归课本复习

篇1:高考生物回归课本复习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是二模后阶段复习中考生的首要任务。
高考试题年年有变,但是解题所依据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考生们高考取胜所必须具备的,对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把握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即使在考试中遇到新的问题情景也能规范、准确答题。
考生要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清理,全面复习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可将一个体系的知识通过一条主线联系在一起进行复习;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有机综合,归纳成图解,全面系统复习和巩固。如右图。
其次,要少做题,精做题,有针对性地做题。
第二轮复习要少做题,精做题,做题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一是突出对正在复习的专题进行训练;二是强化自己学习薄弱环节(如实验设计类试题)的训练;三是重用能力性试题(如图表类专题)进行训练。
考生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以下两个能力:
一是审题能力。
高考生物试题给出的信息可以蕴涵在文字中,也可以蕴涵在图表(包括模式图、示意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等)。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深刻理解、掌握每个核心概念的关键词,对这些关键词要准确把握并帮助我们在做题时去分析问题、理解题意;要有深入分析图表、数据、曲线的意识,排除干扰的决心,细心找出隐含条件,提取有效信息。
二是表达能力。
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表述答案,这一点在新课改下、的高考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从每年高考阅卷的要求来看,很多考生语言表达不准确、不规范,导致答题失分。尤其在平时的作业和训练中不要避开大型的非选择题,而只是看看参考答案,这样会使考生失去很多训练自己语言表达的机会,而这些题往往是最有区分度的。
第三,考生要注重实验,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课本中涉及很多实验,尤其是加强对一些经典实验,如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等实验的剖析,分析其原理、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等,这些都是培养、锻炼考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要求考生:重视实验过程的操作(课本实验);重视实验过程的思考(实验原理、假设、预期、方法步骤、结果与结论);重视实验过程的表达(文字、图、表格等多种形式);分清探究性问题的性质(验证或探究、结果有无预测,是否需要讨论等);重视实验的正确思维方法、实验设计的过程和原则等(如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行性原则等);关注科学史和科学方法。加强实验设计中实验方法的运用,重视新课标中的模型知识与各种科学方法的应用。
此外,考生要关注生物科技发展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更加适用化,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高考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则是其真实体现。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理综试题都有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热点信息题的出现是高考改革的必然产物,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这要求考生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复习时,要善于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信息,如基因图谱(诊疗)、细胞全能性、细胞癌变机理与治疗、艾滋病、生态农业等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问题,培养自己摄取有效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唐丽霞)
更多关于高考生物复习的信息:
高考复习之解析北京海淀区零模考试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测试试题
二轮生物复习第一部分: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篇2:高考生物回归课本复习
对高于高考物的复习,最重要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一面复习课本,带着思考去读课本。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回归课本最重要,不能忽视基础
经过对一部分的同学做试卷分析,发现很多的人觉得生物的题出得很难,但实际上他们错的题更多的是最基础的内容,长时间没有回顾学过的内容,很多人已经忘了一些很基础的知识,有谁还能准确地说出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还有谁能记得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或者伴性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区别?
二、多想几个为什么
生物的考察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理解透彻基础知识外,还要多想想为什么是这样。比如说为什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水分、温度等,它们是怎么影响光合作用的。要考虑从化学反应方程式本身的一些条件,这样理解就容易多了。还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区别为什么是这样?是否和物质本身和细胞膜结构有关?为什么甘油、脂肪酸、乙醇等脂溶性小分子能顺浓度梯度自由通过细胞膜?
三、分模块复习
生物知识考查更多的是知识点间的联系,比如说代谢模块中光合呼吸的综合题,遗传模块中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区别等,在复习过程中多挖掘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比如说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中间纽带是二氧化碳、氧气和有机物的含量变化,那么该如何利用这三个量进行计算光合与呼吸的速率呢?如果影响光合和呼吸速率的因素(比如光照强度)发生变化,那么光合和呼吸的速率又有什么变化呢?什么时候相等,什么时候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什么时候呼吸速率又大于光合速率,又有哪个时刻只有呼吸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考试重难点。尤其是实验模块,一定要将这学期学过的那几个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注意事项等好好理解。
四、错题整理,归类解决
将这学期所有的错题整理下,这个很有必要。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很努力,做了很多题,但是始终成绩提不上去,感觉很委屈,这其实和他们不爱整理是有很大关系的。很多人做完题不整理,做了很多题之后,该不会或常错的还是会错,该会的还是会,根本没有解决问题。这时候将错题整理归类就很必要了。自己分析或找有经验的老师帮助分析为什么会错,如果是基础知识的不扎实,那么拿起课本再好好看一遍,强化一下,下次争取不要犯同类错误,如果是知识点间的联系不明了,那么就好好想想知识的内在联系。
对高于高考物的复习,最重要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一面复习课本,带着思考去读课本。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回归课本最重要,不能忽视基础
经过对一部分的同学做试卷分析,发现很多的人觉得生物的题出得很难,但实际上他们错的题更多的是最基础的内容,长时间没有回顾学过的内容,很多人已经忘了一些很基础的知识,有谁还能准确地说出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还有谁能记得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或者伴性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区别?
二、多想几个为什么
生物的考察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理解透彻基础知识外,还要多想想为什么是这样。比如说为什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水分、温度等,它们是怎么影响光合作用的。要考虑从化学反应方程式本身的一些条件,这样理解就容易多了。还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区别为什么是这样?是否和物质本身和细胞膜结构有关?为什么甘油、脂肪酸、乙醇等脂溶性小分子能顺浓度梯度自由通过细胞膜?
三、分模块复习
生物知识考查更多的是知识点间的联系,比如说代谢模块中光合呼吸的综合题,遗传模块中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区别等,在复习过程中多挖掘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比如说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中间纽带是二氧化碳、氧气和有机物的含量变化,那么该如何利用这三个量进行计算光合与呼吸的速率呢?如果影响光合和呼吸速率的因素(比如光照强度)发生变化,那么光合和呼吸的速率又有什么变化呢?什么时候相等,什么时候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什么时候呼吸速率又大于光合速率,又有哪个时刻只有呼吸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考试重难点。尤其是实验模块,一定要将这学期学过的那几个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注意事项等好好理解。
四、错题整理,归类解决
将这学期所有的错题整理下,这个很有必要。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很努力,做了很多题,但是始终成绩提不上去,感觉很委屈,这其实和他们不爱整理是有很大关系的。很多人做完题不整理,做了很多题之后,该不会或常错的还是会错,该会的还是会,根本没有解决问题。这时候将错题整理归类就很必要了。自己分析或找有经验的老师帮助分析为什么会错,如果是基础知识的不扎实,那么拿起课本再好好看一遍,强化一下,下次争取不要犯同类错误,如果是知识点间的联系不明了,那么就好好想想知识的内在联系。
篇3:高考生物回归课本复习
高三生物即将进入二轮复习,在二轮复习中,不少同学往往容易脱离课本只注重一些综合练习题,这就有一些舍本逐末了。日前,记者采访了辛集中学的孙敬彩老师,她认为生物二轮复习也应该回归课本。针对同学们不知道该怎样回归课本的问题,孙老师提出了一些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阅读章节的前言和小结
阅读前言有助于回想本章本节的主要内容,同学们在头脑中要有本节知识的主要框架。例如,第六章第一节中前言提到生物体的性状之所以能够遗传给后代,是因为生物体内具有对遗传起决定作用的物质———遗传物质。那么,究竟什么是遗传物质呢?遗传物质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和功能呢?在生物的遗传过程中,遗传物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这些问句体现的主要内容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的表达等内容。
阅读小结可以总结本章本节内容的关键。例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的小结: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了DNA以外,还有RNA。有些病毒不含有DNA,只含有蛋白质和RNA,如烟草花叶病毒。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但是从这些病毒中提取出来的RNA,却能使烟草感染病毒。因此在这些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此小结概述了本节知识的关键:为什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也阐明了什么样的生物以RNA做遗传物质,即不含有DNA的生物。
-复读单元课题的三类知识
描述生物事件的术语。如:基因的表达、转录、翻译、复制等。
经典实验及其研究的方法:光合作用的经典实验、发现生长素的经典试验、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
表述概念要素、原理要点、理论观点的主题词、短语或短句。如,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要素:有遗传效应、呈线性排列。再如,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要点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析单元复习题
在课本上每个单元都配备了一些复习题,这些复习题的种类是非常丰富的,有待于同学们仔细研究,在复习题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类题:用生物事件解答的陈述题;用概念、原理、理论解答的分析说明题;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应用题;探究实验、调查研究、作物育种方案的设计等。如:基因的表达一节中复习题四简答题:染色体、DNA和基因都与遗传有关,你能概括地说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吗?这是用生物学事件解答的陈述题。分离定律课后复习题四设计实验:在了解了不同环境下的水毛茛和蒲公英,能够表现出不同性状的实例后,你能够自己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证明“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结论吗?这是实验设计题。高考题可以以这些复习题为背景,或把这些题改编加工等。认真研究这些题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但同学们总认为这些题简单不屑于去做,这是大错特错的,二轮复习时一定要认真考虑这些题。
-浏览课本辅助资料
生物课本配备了许多小资料、图解、课外读、选学等内容,小资料强化单元知识点;图解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课外读”有利于扩展知识面;“选学”将相关知识深化。
-相关知识统一把握
把相关知识一起读,有助于形成知识网络。如:蛋白质的有关知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有关于蛋白质的知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中载体是蛋白质;酶和ATP中酶绝大部分是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中谷丙转氨酶;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许多激素是蛋白质;遗传和变异中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等相关知识;选修本上抗体的知识;细胞生物膜系统中分泌蛋白的有关知识等。把这些相关知识一起读,使蛋白质的有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在解答问题时以便于及时提取。
,而是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在大脑中形成更系统更完善的知识体系,在高考中以便更准确地提取知识,应用生物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