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必修同步历史练习题改革开放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尤其是高三这一年。在这个阶段,学生们不仅要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特别是改革开放这一重要历史进程,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并详细解析几道关于改革开放的历史练习题。
通过这些题目,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政策演变及其深远影响。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
1. 题目:1978年10月,胡耀邦提出现在我们党的事业面临着中兴。中兴伟业,人心为上。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与上述认识相吻合的中央决策出自()
- A.中共八大
- B.十一届三中全会
- C.中共十二大
- D.中共十三大
2. 答案:B. 十一届三中全会
3.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理解和认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策转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转而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纠正过去的错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背景延伸: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在此之前,中国经历了长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混乱,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不仅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还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会上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中国的经济迅速复苏并蓬勃发展。此后,中国逐渐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二、农村土地政策的演变
2. 题目: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3. 答案:C. 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4. 解析:本题的核心在于理解农村土地政策变化背后的本质问题。从给农民土地到土地收归公有,再到给农民土地经营权,最后到种地给农民补贴,这一系列政策调整实际上反映了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等。
通过对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中国逐步解决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5. 背景延伸:中国农村土地政策的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是土改政策,即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随后,在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土地被收归集体所有,建立了人民公社制度。
然而,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并没有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反而导致了农民积极性的下降。直到1978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
近年来,国家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如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农村经济。
三、小农经济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 题目: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4. 答案:C. 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小农经济行为的理解和评价。根据材料,西奥多·舒尔茨对小农经济行为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他们在传统农业范畴内能够合理利用资源并具备进取精神。这一观点与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不谋而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民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相比之下,其他选项中的政策并未充分尊重小农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因此不符合舒尔茨的观点。
6. 背景延伸: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也深刻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在这一制度下,农民成为了土地的实际经营者,他们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种植结构,增加了收入来源。
同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为后续的城市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大量农村劳动力得以解放,纷纷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此外,该制度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成为全球农业改革的一个典型案例。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以上几道练习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变革,更是社会、政治、文化的全方位转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土地政策的逐步调整,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努力。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格局。
未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更加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忆,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启示。希望通过这些练习题,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增强对国家发展前途的信心和责任感。让我们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