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答题要做到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是考生备考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帮助考生在这一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书写、格式、层次和语言四个方面详细探讨如何做到“到位”,确保考生在考试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书写到位
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度直接影响阅卷老师的印象,因此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书写到位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考生应选择合适的字体进行书写。楷体或行楷体是较为推荐的字体,它们不仅易于辨认,还能体现出考生的认真态度。草体虽然美观,但在高考这种正式场合并不适合使用,因为草体容易造成识别困难,影响评分。
因此,考生应在平时练习时就养成用楷体或行楷体书写的习惯,一笔一划,工整清晰,自然爽心悦目。
其次,用笔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根据高考要求,考生应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作答。这种笔墨迹清晰,不易晕染,且符合扫描设备的要求。因此,平时做题训练时,尽量靠近高考要求,不要使用铅笔、亮度太低的蓝黑墨水或蓝黑色圆珠笔等不适合的工具。这些工具可能会导致字迹模糊,影响评分。
此外,历史客观题目前都采用涂卡答题方式,因此考生在训练中应选用合格的2B铅笔涂卡。通过日常练习,考生可以很好地掌握这种铅笔的特性,避免上考场时出现折断铅笔芯、涂得太轻或太重等问题。涂卡时,考生应保持手稳,确保每个选项都涂得均匀、完整,避免因涂卡不规范而导致失分。
考试书写中千万不能出现错别字。错别字不仅会直接影响得分,还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多加注意,积累常用词汇,确保书写准确无误。同时,考生还应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标点符号的准确性同样能提升答案的整体质量。
二、格式到位
文科书写的规格式样是统一的,语文考试中的作文格式可以借鉴并应用于历史学科作答中。答题格式的规范不仅有助于提高答题效率,还能使答案更具条理性和逻辑性。
首先,答题应分段。每个自然段起笔必须空两格,一行书写不尽的文字转行应该顶格继续书写,不能像做豆腐一样,四四方方一大块,不知头绪。这样的格式不仅显得杂乱无章,还会影响阅卷老师的阅读体验。每段字里行间要均匀大方,标点符号也要准确清晰,不能从头至尾只用“圆点”符号。
例如,逗号、句号、分号等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可以使句子更加通顺,表达更加明确。
其次,另一个极端也是错误的:有些同学将一道题的答案没头没脑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豆腐块”变成了“面条”,这显然是逻辑混乱的表现。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应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分配段落,确保每个段落都有明确的主题和内容,避免过度分割或过度合并。
此外,答题格式的规范还包括标题的使用。对于一些需要分点作答的题目,考生可以在每个要点前加上序号或小标题,如“一、政治原因”、“二、经济原因”等,这样不仅能使答案更有条理,还能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快速抓住重点。
三、层次到位
层次是说话、作文内容的次序,层次到位是正确分段的前提保证。每个历史问题的解答总有主要线索,找准适合题目的主要线索,依据线索整理出第一层次的若干方面,是答题的关键所在。
首先,历史问题的解答通常有多种划分方式。有的按时间划分若干阶段,如中国古代史可以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阶段;有的按地点划分几个地域,如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等;
有的按社会结构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层面,如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可以从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思想解放等方面入手;有的须要按因果关系进行从因素到结论的论证,如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从英国的经济需求、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等方面展开。
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应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选择最合适的线索进行分层。一般来说,在第一层次(或每个自然段)内部,只需要将知识要点化就行了,不必再细化第三、第四层次为更多的自然段。例如,如果题目要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考生可以将原因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每个方面作为一个自然段进行阐述。
这样做不仅能使答案层次分明,还能确保每个要点都能得到充分的论述。
此外,层次到位还体现在答案的逻辑性上。考生在答题时应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如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局部到整体等。这样不仅能增强答案的说服力,还能使阅卷老师更容易理解考生的思路。
四、语言到位
历史学科考试答题的语言要求非常严格,考生必须充分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历史学科的语言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具有独特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因此,考生在答题时不能自造历史名词,也不能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甚至修辞手法。
相反,考生应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历史老师讲解时的正确观点来阐述史实,分析史料,评价人物。
例如,说“鸦片战争”就是特指第一次鸦片战争,不能理解为两次鸦片战争。这种精确的语言表达不仅体现了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避免因表达不清而导致的误解。因此,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多加注意,积累常用的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确保在答题时能够准确使用。
同时,文字要简洁,语言要精练。历史答题并不是越长越好,而是要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出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考生应避免冗长的叙述和不必要的重复,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涵。
例如,回答某个历史事件的影响时,考生可以直接指出该事件对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具体影响,而不必过多描述事件的背景或细节。
此外,语言到位还体现在语法和表达的准确性上。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语法的正确性,避免出现语病或不通顺的句子。同时,考生还应注意表达的连贯性,使答案前后呼应,逻辑严密。例如,回答某个历史问题时,考生可以先提出论点,然后通过具体的史实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能使答案更加完整,还能增强答案的说服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答题要做到位,考生需要从书写、格式、层次和语言四个方面入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要求。通过细致的观察、高度的文化素养、语言的敏感度以及创意与创新能力,考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答题水平,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