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

高考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尤其是在评价类题目中,如何准确、全面地分析问题并给出合理的答案,是考生必须面对的挑战。本文将详细探讨高考地理中的评价类设问及其答题模板,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一类型的题目。
一、评价类设问的特点与常见形式
评价类设问在高考地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常见的设问词包括“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这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对某个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辩证的分析,既要指出其有利的一面,也要揭示其不利之处。
常见的评价对象包括大型工程(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区域发展条件(如工农业区位、城市发展条件等)。
例如,评价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考生需要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而评价东北商品粮基地区位或发展条件,则需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入手。这些题目不仅考察学生的知识积累,更考验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答题模板解析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解答评价类题目,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答题模板。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评价类设问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 (1)直接评价类设问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直接评价某个地理事物或现象,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辩证阐述:无论评价的是影响、区位条件还是发展条件,考生都需要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对于优势和不足,要进行全面论证,确保答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多角度分析利弊: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例如,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方面进行讨论;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则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考生首先应从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分别分析其影响,然后对有利和不利影响进行详细阐述。具体来说,南水北调工程的社会影响包括改善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状况,促进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经济影响则体现在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
然而,该工程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如生态系统的破坏、水质污染等问题。因此,考生在回答时应全面考虑,避免片面化。
再比如,评价东北商品粮基地区位或发展条件,考生应先从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如交通、市场、政策等)进行分析,然后找出有利和不利条件进行阐述。例如,东北地区拥有肥沃的黑土、充足的水源和较长的生长期,这些都是其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但同时,该地区也面临冬季寒冷、积温不足等问题,这是其发展的不利因素。
# (2)限定条件下的评价类设问
这类题目给出了具体的限定条件,要求考生在特定范围内进行评价。例如,“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评价”。这类设问的分析思路与第一种类似,但考生需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明确评价的具体方向。
- 对比分析:当题目要求与某一对象进行比较时,考生首先要分析前者的优劣,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例如,与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相比,评价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首先,考生需要了解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和不足,如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等,但也存在气候复杂、运输不便等问题。
接着,考生可以分析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在哪些方面优于西昌,如纬度更低、海运便利、气候条件好等。
- 限定条件下的评价:当题目要求从某一特定方面进行评价时,考生只需集中于该方面进行分析。例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评价某城市的工业化进程”,考生只需关注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而不必涉及其他方面。这有助于缩小答题范围,使答案更加聚焦。
三、具体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答题模板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几个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 案例一: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
题目要求:评价南水北调工程对沿线地区的影响。
答题步骤:
1. 社会影响:
- 有利: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促进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
- 不利:可能导致移民安置问题,增加社会管理难度。
2. 经济影响:
- 有利:促进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 不利:工程建设成本高,维护费用大,可能对财政造成压力。
3. 环境影响:
- 有利:改善沿线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 不利:可能引发生态系统的破坏,如湿地退化、水质污染等。
4. 综合评价:南水北调工程虽然带来了诸多有利影响,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总体而言,该工程在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 案例二:东北商品粮基地区位评价
题目要求:评价东北商品粮基地区位或发展条件。
答题步骤:
1. 自然条件:
- 有利:肥沃的黑土、充足的水源、较长的生长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 不利:冬季寒冷、积温不足,限制了某些作物的种植。
2. 社会经济条件:
- 有利:交通便利、市场需求大、政策支持,有利于粮食生产和销售。
- 不利: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成本较高。
3. 综合评价:东北地区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成为了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然而,冬季寒冷等不利因素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挑战。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与建议
通过对评价类设问的分析和答题模板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这类题目不仅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更注重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扎实基础知识: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各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及影响。
2. 灵活运用模板:根据不同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上述答题模板,确保答案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3. 注重实践训练: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模拟考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增强应试信心。
4. 关注时事热点:结合当前的地理热点问题,如生态保护、资源开发等,丰富答题内容,提升答案的深度和广度。
评价类设问是高考地理中的一大难点,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答题方法和技巧,考生完全可以在这一部分取得优异的成绩。希望本文能够为考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帮助他们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