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资阳市高二第二学期政治期末试题

资阳市高二第二学期政治期末试题

2025-02-28
资阳市高二第二学期政治期末试题

1. 哲学智慧与幸福生活

一个有哲学智慧的人,是会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一个热爱哲学的民族,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民族。这说明:

A. 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的科学方法

B.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 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D.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从选项中可以看出,正确答案应为 C。哲学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活动,它更是一种能够指导我们生活的智慧。真正的哲学不仅仅是对世界的思考,更是对如何生活的反思。哲学家们通过思考人类存在的本质、价值、道德等问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如何过上更好生活的启示。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哲学家都强调了哲学对生活的指导作用。例如,苏格拉底认为“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他鼓励人们通过理性和对话来探索生活的真谛。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幸福”(eudaimonia)的概念,认为通过追求美德和理性,人们可以实现真正的幸福。

在中国古代,孔子也强调了“仁”的重要性,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和社会都可以达到和谐的状态。

因此,哲学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它更是一种实践的指南。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真正的哲学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世界,还引导我们如何更好地行动,如何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2. 意识的主动创造性与物质的同一性

3月2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宣布:经过中石油、中石化等半个世纪的勘探,发现安岳、乐至、重庆大足、遂宁大英一带749.35平方公里范围内天然气储量达到亿立方米,该公司将其命名为安岳气田。这一事实说明:

① 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④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答案应为 B(②③)。这个例子很好地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意味着我们的思维能够准确地反映客观现实,而这种反映并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的。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的勘探和研究,最终发现了这片巨大的天然气田,这正是人类能动地认识世界的体现。

同时,这也说明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科学家们不仅仅是在被动地记录自然界的现象,他们还在不断地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理论,从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主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使得人类能够在自然面前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观念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意识虽然是能动的,但它始终依赖于物质基础。科学家们的发现,离不开先进的技术设备、丰富的地质资料以及严谨的科学方法。

因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也是有限的,必须建立在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之上。

3. 反物质的本质与哲学意义

自从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迪拉克预言反物质存在以来,反物质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热门课题。5月初,中国科技大学与美国科学家合作发现迄今最重反物质粒子反氦4。这里的反物质:

① 是哲学上讲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② 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③ 不同于哲学上讲的物质,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

④ 是哲学上讲的物质,具有运动这个唯一特性

正确答案应为 A(①③)。反物质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确实具有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宇宙中,可以通过实验手段被观测到。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反物质仍然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不是抽象的哲学概念。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它指的是所有客观存在的事物,包括物质、能量、场等。而反物质则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具有与普通物质相反的电荷和其他量子属性。尽管反物质的存在挑战了我们对物质的传统理解,但它并没有改变物质的本质属性——即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反物质的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也为哲学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例如,反物质的存在是否意味着宇宙中存在着某种对称性?这种对称性是否暗示了宇宙的起源和发展遵循某种深层次的规律?这些问题不仅引发了科学家的兴趣,也激发了哲学家们的思考。

4. 《孟子》寓言与哲学思考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孙丑上》

从哲学角度看,与上述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① 涸辙而渔

② 制天命而用之

③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④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正确答案应为 A(①)。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过度干预自然规律往往会适得其反。揠苗助长的行为违背了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最终导致了苗的枯萎。同样,“涸辙而渔”也是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试图在干涸的车辙中捕鱼显然是不可能成功的。

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顺其自然”思想。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强行干预。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强调了人类行为应该符合自然法则,而不是逆其道而行之。

儒家虽然强调积极入世,但也同样重视遵循自然规律。孔子曾说过:“五十而知天命。”这表明到了一定的年龄,人们应该明白自己的命运,并顺应天意行事。孟子的这个寓言正是对这种思想的进一步阐释,提醒我们不要急于求成,而应该尊重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5. 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与哲学原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下列与稳中求进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②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③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正确答案应为 D(①③)。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体现了辩证法中的动静统一思想。一方面,要保持稳定,避免大起大落;另一方面,要在稳定的基础上寻求进步和创新。这种思路既符合中国的国情,也符合哲学上的辩证法原则。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关系。虽然从表面上看,天空中的云似乎没有移动,但实际上它与观察者一起在向东移动。这与经济政策中的“稳中求进”有着相似的哲理:既要保持总体的稳定,又要抓住机会推动发展。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则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思想。蝉声和鸟鸣看似打破了森林的寂静,但恰恰因为这些声音的存在,反而使森林显得更加宁静。这与经济政策中的“稳中求进”也有着相似之处:在稳定的环境中,适当的改革和创新可以带来更大的活力和发展空间。

6. 月亮的不同描述与意识的主观映象

对于月亮,古人有诸多描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不同诗人笔下的月亮不尽相同,说明:

A.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 立场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不同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不同认识就不同

正确答案应为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月亮本身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天体,但在不同诗人的眼中,它却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王维笔下的月亮是宁静而美丽的,象征着自然的和谐;张继笔下的月亮则充满了忧愁和孤独,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惆怅;苏轼笔下的月亮则带有一种豪迈的情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这些不同的描述并非因为月亮本身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诗人们的主观感受和情感状态不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并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映象。每个人的经历、情感、文化背景都会影响他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表达。

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常见。面对同样的事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反应。这正是因为意识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仅是对外界事物的简单反映,更是包含了个体的情感、价值观和认知方式。

7. 关注舌尖上的安全与唯物论道理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从关注舌尖上的浪费到关注舌尖上的安全,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有:

①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 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 要具体分析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的矛盾

正确答案应为 B(①③)。关注舌尖上的安全不仅是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更是对人民生活质量的关注。这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政府之所以将食品安全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是因为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到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从唯物论的角度来看,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这意味着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不是盲目地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目标做出选择。政府关注食品安全,正是出于对人民健康的关心和对社会稳定的维护。同时,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入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

此外,食品安全问题也需要具体分析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政府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8. 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与实践的特性

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于14日21时成功实施软着陆,15日4时着陆器与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分离,登陆月球后,玉兔号将开展3个月的巡视勘察。由此可见:

① 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③ 该活动属于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④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正确答案应为 C(①②④)。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和软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实践的几个重要特性。

首先,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嫦娥三号的成功离不开几代航天人的努力和积累。每一次的技术突破,都是在前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历史的连续性和社会的共同参与,使得人类能够不断超越自我,取得更大的成就。

其次,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嫦娥三号的发射和着陆,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的结果。科学家们通过反复论证、模拟实验和技术攻关,确保了任务的顺利进行。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体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和着陆,依赖于大量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持。从火箭的制造到卫星的组装,从地面控制系统的建设到通信设备的保障,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物质基础的支持。正是这些客观的物质条件,使得人类能够实现对月球的探索。

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和软着陆,不仅是科技实力的展示,更是人类实践能力的体现。它证明了人类有能力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不断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

通过以上对资阳市高二第二学期政治期末试题的详细解析和扩展,我们可以看到,哲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它更是一种能够指导我们生活的智慧。无论是个人的成长、社会的发展,还是科学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哲学的思考和指导。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哲学的意义,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