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考生家长都要减压 减压秘诀二

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考生和家长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这种压力不仅影响着考生的学习效率,也对家庭氛围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帮助考生和家长更好地应对这一关键时期,本文将详细探讨一些有效的减压方法,并提供具体的操作建议。
考生:适当体育锻炼有助消除“考试恐惧症”
许多考生在考试前都会感到紧张和焦虑,尤其是当他们意识到这是一场决定未来命运的重要考试时。广州市第21中学的小刘同学就曾表示:“平时感觉学得还不错,没有感到多大压力,可一旦上考场就莫名紧张。”每次考试前两天,他都会出现情绪波动,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考试恐惧症”。
广州市第47中学的心理老师巫凯旋指出,学生对待考试感到紧张和有压力是正常的表现。然而,过度的紧张会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甚至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如手心出汗、脸色苍白、心跳加快等。这些症状会进一步加剧考生的焦虑感,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学会减压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巫老师建议,适当的体育锻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减压方式。运动不仅能释放体内的压力荷尔蒙,还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这是一种能让人感到愉悦的化学物质。通过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考生可以有效缓解紧张情绪,增强自信心。例如,每天早晨或傍晚进行30分钟的慢跑或散步,不仅能够放松身心,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减压的关键。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和精神,使考生在备考期间保持最佳状态。巫老师提醒,考生应尽量避免熬夜复习,而是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同时,合理安排饮食也非常重要,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和糖分,选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坚果等,以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心理暗示与模拟练习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赵教授提出,心理暗示也是一种有效的减压方法。考生可以通过自我暗示来调整心态,增强自信。例如,在考试前不断告诉自己“我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我可以做到最好”,这些积极的自我对话能够帮助考生克服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赵教授还建议,考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模拟练习。通过多次模拟考试,考生可以熟悉考试流程和环境,减少对未知的恐惧感。具体做法包括:
1. 设定模拟考场:在家里或学校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按照正式考试的要求布置考场,摆放桌椅,准备好文具。
2. 严格计时:严格按照考试规定的时间完成试卷,体验真实考试的时间紧迫感。
3. 分析错题:每次模拟考试后,认真分析错题原因,找出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
4. 总结经验:记录每次模拟考试的感受和心得,逐步调整自己的应试策略。
此外,赵教授还强调,考生在平常休息时段可以多听一些令人感到松弛的音乐,试着想想使自己开心的事情,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通过这些方式,考生可以更好地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家长:保持原有生活习惯可缓解压力
家长在考生备考期间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李同学的妈妈表示:“我跟孩子爸爸都挺紧张,但又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她尝试通过讲笑话的方式缓解女儿的压力,但自己的压力却越来越大,最近睡眠质量也越来越差了。
玉岩中学心理老师付隐文指出,考前心理调整比起复习冲刺更加重要,考生和家长都需要减压才能创造考前的最佳氛围。对于考生而言,学校的学习氛围已经够压抑和紧张了,所以在家的话,家长应该营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生活与学习氛围,而不是制造考前紧张的家庭气氛。
付老师建议,家长尽量不要更改原先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复习环境,不看电视,减少了日常交际。这种过分克制的行为,反而会让孩子感到加倍紧张。相反,家长应该继续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比如继续看电视、聊天、做家务等,这样既能减轻自身的压力,也能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的家庭环境。
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
付老师还建议,家长可以通过与老师沟通来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这不仅可以稳定家长的情绪,也为将来填报志愿奠定了基础。与老师的交流可以帮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此外,老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备考工作。
积极的心态与家庭氛围
除了与老师沟通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缓解压力。例如,参加一些放松活动,如瑜伽、冥想等,这些活动有助于放松身心,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一些课外活动,如绘画、书法、音乐等,这些兴趣爱好不仅能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还能帮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找到乐趣和放松的机会。
高考不仅是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他们心理素质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考生和家长都需要学会减压,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心理暗示、模拟练习以及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等方式,考生和家长可以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宽松的家庭氛围,为高考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终,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以最佳的状态迎接高考,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