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北京市高三地理试卷精选

北京市高三地理试卷精选

2024-11-18
北京市高三地理试卷精选

篇1:北京市高三地理试卷精选

乳畜业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面向市场的一种农业地域类型。中国的乳畜业目前正面临着大挑战。完成下列1、2题。

1.下列有关乳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是世界上较早发展起乳畜业的国家之一

B.影响乳畜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只有市场

C.按农业投入多少的角度划分,乳畜业属于畜牧业

D.乳畜业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2.中国乳畜业的发展应( )

A.走通过扩大规模来获得产量的道路

B.尽快在全国各地建立专门的市场

C.依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适度发展

D.尽快在全国各地设立奶源地,为企业提供奶源

点击下载全部:北京市届高三各类地理试卷精选专题区位分析

篇2:北京市高三地理试卷精选

,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中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其中,我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完成下列1、2题。

1.下列省份中既属于西部开发省份,又不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

A.新、青B.川、滇C.内蒙古、桂D.鲁、陕

2.我国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注意了很多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注意改善生态环境

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③借助沿边贸易优势,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基地

④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⑤利用草砂的资源优势,加强牧区建设,发展好畜牧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⑤

点击下载全部:北京市届高三各类地理试卷精选专题国土整治

篇3:北京市高三地理试卷精选

公元以来,世界上发生的23起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中,有21起都是由于地震导致的。其主要分布情况如下:

次数

国家

4次

中国(唐山、海城.汶川等)

3次

伊朗

2次

土耳其、意大利

1次

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秘鲁、智利等

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

A.这些地震大多数为深源地震

B.土耳其、意大利由于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故地震较多

C.发生地震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D.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秘鲁、智得等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故地震较多

2.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多3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B.人类活动也可以诱发地震

C.各地地震都诱发滑坡和泥石流D.地震属于内力作用,无法监测

点击下载全部:北京市届高三各类地理试卷精选专题地质作用

篇4:北京市高三地理试卷精选

地球运动

北京时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完成了我国首次太空行走。飞船在距地面341千米的位置遨游了两天多后于北京时间9月28日17时37分返回并成功着陆。据此完成下列1-3题。

1.当神舟七号着陆5小时后,与北京不处于同一天的地点是( )

A.伦敦(0)B.上海(121E)C.纽约(74W)D.惠灵顿(174E)

2.飞船发射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与图1中最接近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关于本次飞行的正确叙述是( )

A.神舟七号飞船和地球一起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

B.飞船遨游的高度气温很高,其原因是臭氧吸收了紫外线

C.飞船发射到近回着陆的时间内,地球公转的速度在变快

D.神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空间探索阶段进入到空间开发利用阶段

点击下载全部:北京市届高三各类地理试卷精选专题地球运动

篇5:北京市高三地理试卷精选

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1-5题。

1.元旦这一天,甲、乙两地相比

A.甲乙两地昼夜相等 B.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乙地更大

C.甲地比乙地的昼更短 D.甲地的自转线速度比乙地更快

2.甲、乙两地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季风气候 B.广泛分布红壤

C.河流结冰期长 D.耕地多为旱地

3.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4.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 B.纬度位置

C.盛行风向 D.海陆位置

5.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C.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点击下载全部:北京市届高三各类地理试卷精选专题中国地理

篇6:北京市高三地理试卷精选

  

  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1-5题。

  1.元旦这一天,甲、乙两地相比

  A.甲乙两地昼夜相等               B.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乙地更大

  C.甲地比乙地的昼更短             D.甲地的自转线速度比乙地更快

  2.甲、乙两地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季风气候           B.广泛分布红壤

  C.河流结冰期长       D.耕地多为旱地

  3.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4.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           B.纬度位置

  C.盛行风向           D.海陆位置

  5.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C.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点击下载全部:北京市届高三各类地理试卷精选专题——中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