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1-5知识点

篇1:高中语文必修1-5知识点
【必修一】
1.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2.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3.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4.执事:办事的官员,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5.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9.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10.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称。
11.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必修二】
1.《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3.《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4.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5.妾:旧时妇女谦卑地自称。
6.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7.初阳岁:冬至之后,立春之前。
8.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9.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蓬帐,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11.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21时)。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23时),文中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12.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
13.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代有学识的人。
14.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15.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16.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17.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18.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19.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0.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21.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22.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2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必修三】
1.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2.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3.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4.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5.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6.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7.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8.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有职无权。
9.出官,(京官)外调。
10.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琵琶之类的弦乐。
11.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2.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3.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14.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15.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16.“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⑴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⑵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
⑶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17.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18.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19.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0.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21.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
22.谨庠序之教,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教,教化。
23.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4.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25.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
26.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
27.战国四公子: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28.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履至尊,登帝位。六合,天地四方。
29.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30.俯首系颈,意思是愿意服从、投降。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
31.迁徙之徒,被征发的人。指陈涉被征发戍守渔阳。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
32.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33.七庙隳,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七庙,天子的宗庙。
34.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35.百工,各种工匠。
36.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必修四】
1.读尽缥缃万卷书: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后来用作书籍的代称。
2.宫调: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3.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此泛指坏人、好人。
4.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弯刀,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5.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6.三公九卿:夏朝时即设三公九卿(《礼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殷亦三公九卿。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也有的说三公为司马、司空、司徒(《韩诗外传》曰:“三公之得者何?曰司马、司空、司徒也。司马主天,司空主土,司徒主人),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秦变周法,置左右丞相,取代三公,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又设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为丞相副手。
7.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8.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
9.阏氏: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
10.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
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
11.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皇天”。
12.三辅: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区)。汉代在京城继续沿袭秦制的京畿制度。
陵邑制度:始于汉高祖,从长陵开始在陵墓旁修建陵城,入住迁入的富户;其目的是扩大都城人口规模,打击六国旧贵族的势力,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是西汉丧葬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西汉统治者的一项强干弱支的重要措施,对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
13.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
14.五经、六艺: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本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另一种说法将六艺释为六经。
15.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16.公车特征:汉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征的人,后因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
【必修五】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⑴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⑵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⑶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谥号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定。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
【谦称】⑴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⑵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
⑶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⑷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⑸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如寒舍、敝舍、舍弟、舍妹、等。
⑹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也叫“尊称”。⑴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⑵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⑶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⑷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
⑸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令堂、令阃(kǔn) (对方妻子)、令兄、令郎、令爱。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⑹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唐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⑺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⑻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⑼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⑽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优孟”,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篇2:高中语文必修1-5知识点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第一单元
chì(敕)造tán(檀)木cuán(攒)聚(钱)积zǎn(攒)赤金盘chī(螭)yīngluò(璎珞)圈
kèn(裉)袄lài(癞)头dí(嫡)亲翠wò(幄)金wěi(蜼)彝biàn(便)宜行事
zàn(錾)银fǔfú(黼黻)老mómó(嬷嬷)shù(漱)盂měngdǒng(懵懂)
bèi(惫)懒chēn(瞋目)píncù(颦蹙)niè(孽)障皮náng(囊)笑yè(靥)
guàn(盥)洗金chuàn(钏)fù(阜)盛wǎn(绾)发内wéi(帏)cǔn(忖)度
朱tà(拓)手zhuó(镯)瘦xuē(削)xiāo(削)面chóu(踌)躇(踌蹰)宫tāo(绦)
miù(谬)论形hái(骸)醉xūnxūn(醺醺)xùn(驯)服shàn(讪)笑yǎotiǎo(窈窕)
xīn(歆)慕lǐ(醴)酪(pánshān)(蹒跚)炮luò(烙)zhuìzhuì(惴惴)不安
背qí(鳍)nǎng(攮)gā(嘎)吱邮chuō(戳)qiào(撬)开雪qiāo(橇)
zuàn(攥)紧编zuǎn(纂)cuàn(篡)权sǔn(榫)头qīng(鲭)鲨
第四单元
默qì(契)提纲qiè(挈)领qiè(锲)而不舍咀jué(嚼)jiáo(嚼)舌倒jiào(嚼)
yuán(羱)羊tuǒ(椭)圆撒手人huán(寰)lán阑珊斑lán(斓)畏xǐ(葸)
yān(湮)没guō(聒)噪(脊)椎jǐ装(卸)xiè防(御)yù广(袤)mào
(璀璨)cuǐcàn晕(眩)xuàn脚(踝)huái镶(嵌)qiàn磅(礴)bó(褶)皱zhě
铁(杵)chǔ(忤)wǔ逆狰(狞)níng杜(撰)zhuàn(湮)yān没
高中语文必修三现代文知识点词语的意义
二、掌握下列词语的意义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腮凝新荔:红润的腮颊宛如新鲜的荔枝。
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放诞:行为放纵,没有规矩。
风骚:这里指姿容俏丽。
便宜:方便。
磊着:层叠地放着。
内帏:内室,女子的居处。帏,幕帐。
总角:把头发扎成髻。借指幼年。
惫懒:涎皮赖脸的意思。
偏僻:文中指偏激,不端正。
乖张:偏执,不驯服,与众不同。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妩媚的风韵生于含愁的面容,娇怯的情态出于孱弱的病体。态:情态,风韵。靥:面颊上的酒窝。袭:承继、由……而来。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敛:收拢;屏:抑制呼吸。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
怯弱不胜:形容身体娇嫩不能支持的样子。
间或一轮:偶尔转动一下。
支吾(书上为支梧):用含混的话搪塞。
不更(gēng)事: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人情世故。更:经历。
怨府:怨恨集中的所在。这里指埋怨的对象。
淡然:漠不关心的样子。
俨然:这里指摆出十分庄重的样子。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闹。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讪讪:难为情的样子。
蹙缩:皱缩。
强(jiàng):固执,不听劝导。
窈陷:深陷。窈:幽深。
攮:(用刀、叉)使劲儿刺。
畏葸:畏惧。
文学常识
三、文学常识
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俗坠。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在中国,《红楼梦》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林黛玉进贾府》是全书的序幕之一,通过一个从未到过贾府的人物——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一个庞大的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栩栩如生。林黛玉的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生性敏感、言行谨慎等,王熙凤的泼辣、精明能干、刁钻狡黠、善于逢迎等,贾宝玉的英俊多情、任性率真和敢于反叛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3、《祝福》围绕鲁四老爷家的几次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位纯朴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一生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极低,到头来却挣不到鲁迅所说的一个“做稳了”的“奴隶”的资格,只能悲惨的死去。深刻的揭露“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中国妇女的迫害,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
4、《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后期的代表作,凭借此作“精通于叙事艺术”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通过主人公桑地亚哥与鲨鱼的顽强搏斗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凭借着勇敢坚毅、自信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文章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子精神。
5、科普说明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以传授一般科学知识为目的,要求有很强的科学性,严格遵循科学的原理,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一种是科学小品,多用文艺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原理,在表达上经常凭借生动的比喻、有趣的联想,在讲清科学道理的同时,还能使读者得到某种感情上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科普说明文的三个特点为:知识性、趣味性和通俗性。《动物游戏之谜》是一篇综述性的科技小论文,多为客观性的描述;《宇宙的边疆》是一篇解说词,以“我们探索宇宙的旅程”贯串全文,详细介绍了宇宙的组成情况,有议论也有情感抒发,像与朋友促膝谈心,亲切自然;《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一篇自传性质的文章,讲述了自己童年的两件与科学接触的趣事。
篇3:高中语文必修1-5知识点
一、给加点字注音
峥嵘 遏止 召唤 依偎 拣拾 炽热
颓圮 百舸 灰烬 摇曳 彳亍 桑梓
怪癖 摭拾 祈祷 磕绊 焦灼 涡流
教诲 犄角 澄澈 吝啬 纤巧 戕害
斟酌 憎厌 甫健 不啻 偌大 慰藉
骨骸 商榷 干瘪 妥帖 甄别 跋涉
水泵 钦佩 啮噬 吮吸 藐视 狭隘
思忖 墓冢 颐养 撩起 给予 累赘
横蛮 刹那 擂鼓 悄然 炫耀 惆怅
蒙蔽 巷道 粘着你
象弭 寰宇 肴馔 神裔 宅邸 眷念
静谧 奇诡 悲怆 矫饰 墟场 烙印
绮窗 搭讪 褪色 崎岖 田塍 匝
乾坤 谪居 翘首 蕞尔 濠水 屹立
憔悴 徘徊 澄澈 圈棚 烟垢 打夯
脂粉 铭刻 丰腴 赭色 月晕 恣意
臭鼬 粗犷 咆哮 豁口 迷眩 涟漪
嗥叫 蓊郁 沮丧 忧悒 惬意 莴苣
驯服 迸发 允诺 湍急 扳机 饿殍
艾蒿 什刹海 煊羊肉 乌桕树 大龙湫 嘎啦声
引吭试啼 气息屏窒 不屈不挠 恪尽职守 废寝忘食
战战兢兢 忐忑不安 妄自菲薄 日臻完善 自艾自怜
面面相觑 瞠目结舌 汗流浃背 冰冷成坨
靡室靡家 载饥载渴 忧心孔疚 小人所腓 熠熠闪光
魂牵梦萦 一饮一啜 铩羽而归 方兴未艾 窗临远阜
围炉煮茗 愤世嫉俗 曝背谈天 树枝槎桠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xiǎn狁 gū负 悠miǎo rú染 chà傺 dì造
发rèn 迁xǐ 焦zào huáng惑 盘chán 耄dié
wēi峨 tǎn露 余huī zhé居 xiāo遥 仓huáng
róu合 chè退 àn淡 shǔ光 miè视 rú动王室靡gǔ 不huáng启居 四牡kuíkuí 贫困liáo倒
酒阑灯xiè 低徊欷xū 根深dì固 hàn苑名流
hàn动人心 按nà不住 suǒ然无味 huǎng然大悟
烟波浩niǎo 相yìng成趣 风光yǐnǐ 美妙绝lún
胸jīn洒脱 直jié了当 震天hàn地 千峰万hè
暮雨xiāoxiāo 奔放不jī 毛骨sǒng然 司酒行shāng
气势pángbó 笑mīmī
tóng孔 玛nǎo 赤luǒ pánghuáng 麻bì niē造
迷wǎng 抹shā 沉miǎn 消qiǎn 闲xiá liáo廓
执zhuó jué择 晨xī chán绕 符lù 时máo
nì爱 chú形 áo翔 áo游 黯dǎn n园春
逊了一chóu 良chén美景 gǒu延残chuǎn 丝丝入kòu
至高无shàng 硕大无péng míng思苦想 ànbù就班
挥斥方qiú pūpū心跳 斑lán多彩 百无聊lài
疑dòu释然 一如jì往 完美无xiá 开天pì地
篇4:高中语文必修1-5知识点
1.背字典。不是在开玩笑,本人前亲自使用过,效果超乎想像!当然,发明这个方法的不是我,是已故名家钱忠书老先生;
2.每天坚持写一段200字的豆腐块,没必要要求字字珠玑,主要是你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知道你的脑子里缺少哪些词汇;
3、多上类似于高考资源网的相关教育网站,*密卷,各地复习诊断试卷等,熟悉知识点与考试技巧。
4.多看一些伟人传记。不仅能起到励志的效果,对于丰富作文的内容和给文章加彩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5.即使暂时看不懂也要每天都读几篇文言文。读文言文需要的是语感,经常的接触对于语感的培养大有好处;
6.读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用文言文去理解文言文,不要一上来就用汉语去理解文章。学着用古人的思想理解古人的文章(此方法同样适用于英语学习);
7.没事的时候多参加一些成语接龙等的游戏;
8.每天早上起来,哪怕是走走路,新鲜的空气也会让你的思想生活更加丰富;
9.偶尔做首诗,不好不要紧,要紧的是你可以知道你的词汇到底够不够,哪方面的词汇量不够;
10.尽量不要在你的作文中用到非主流词汇;
11.多看点高考试卷的精析文章,而非一味地做试卷。有时候吃透一篇好的试卷精析比闷着头做十套卷子管用;
12.对于高考语文的前三项题目,在平时训练中,遇到自己做错的拿本子记下来,没事的时候翻翻,无须特别记忆也一样能记得住;
13.感觉数学,物理,化学,历史,英语,地理等其他科目不知道如何提高成绩时,关注笔者后续文章;
14.做词汇选择题目的时候,对于近似的词汇,多念几遍,培养语感。别以为语感可有可无,早早晚晚他会让你大吃一惊;
15.阅读文章完成题目类试题,在读文章的时候切不可一字一句死抠,也不能一目十行。只要按照正常的速度就可以。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第一感觉;
16.针对作文进行专项训练:一周一篇作文,切记构思不要超过一个小时;时不时练习一下为某段话拟个题目;
17.不要试图压题,猜题。只需要按照正常复习步骤循序渐进即可;
18.针对各种文体的文章做下专项练习;
19.写作的时候要收放得体,别搞得憋半天好容易憋出个思路,一下笔就收不住,记住一句经典成语:过犹不及!
20.培养自己的想像能力;
21.每天看看电视新闻,读读报纸!至少30分钟;
22.在兜里准备一个手掌大的小本和笔,碰到好的语句和词汇,记下来。可不是只有在看书的时候,时时刻刻都要准备记;
23.每天看十五分钟广告。经典的广告往往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24.培养反向思路,换个角度能让你的文章先声夺人。当然,要在言之成理的范围内;
25.培养在作文中驾驭情感的能力;
26.多看看《荷塘月色》,多体会修辞的运用;
27.不要以为名着读得多就等于语文学得好;
28.看看小小说,试着写两篇。小小说惜墨如金的精简能让你养成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
29.多记两首诗,尽量用诗人的角度理解诗歌;
30.早上大声朗读课文,不仅是用声音,还要用心读;
31.看到一个新的问题想一想有什么例证;
32.每周练习一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写段话;
33.平时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卷面整洁,字体工整。你没必要字写得比司马南还好,但至少应该让人认为你是在很认真地答卷;
篇5:高中语文必修1-5知识点
(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戏曲家。《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2)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主角唱的叫末本戏,女主角唱的叫旦本戏。
(3)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雷雨》创作于20世纪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4)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剧本的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米欧与朱丽叶》等。
(5)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
(6)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他于率北方抗金义军万余人回到南宋,但南宋朝廷只派他任地方官,并不用他北上抗金,因此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
(7)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8)《拿来主义》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9)蒙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随笔集》。
(10)《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人,史学家和文学家。
11)《张衡传》选自《后汉书》。范晔,南朝人,历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