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2025-03-27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篇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高二历史复习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这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思想并没有付诸实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图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这场洋务运动虽然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基础,但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洋务派的"自强"的迷梦彻底破灭。

(2)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代以后,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人,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认为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他们的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他们的思想为维新变法思想做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3)19世纪代,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注人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尽管它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强烈的冲击。

(4)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作为思想战线,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浩地位,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当然,他们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而且他们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5)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李大钊第一个在中国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中国有许多知识分子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改造中国的历史作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转变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导致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准备工作,各地陆续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随后,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篇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题,多练习,为高考奋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历史高三必修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19世纪四五十年代)

⑴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在广州主持禁烟时,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编译西方书报。编译《四洲志》。

⑵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维新变法思想

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⑵梁启超:发表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⑶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⑷严复: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共同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变法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⑸维新变法的作用:维新变法不仅是一次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篇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在学校听课是很重要的,但是课后的同步练习才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方法,小编推荐届高三历史一轮考点专练一文,相信你看过以后会有很大的收获:

考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巩固提升 限时训练提升能力

编者选题表

考点 题号 维新思想 1、2、3、4、5 新文化运动 6、7、8、9、10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11 综合 12、13、14 一、选择题

1.(漳州模拟)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又认为万里一朔,莫如中华。据此可以认为魏源()

A.推动了东方国家对西方世界的了解

B.引发了19世纪代中国社会学习西方的热潮

C.开始关注西方世界的同时仍然保持文化优越感

D.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时不失民族气节

解析:C 师夷长技以制夷反映了魏源等人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万里一朔,莫如中华又反映了他们认为中华文化优于西方。故本题选C。

2.(广州模拟)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提供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而难以挣脱传统,这与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相符合。B项学习西方制度,D项学习西方文化,C项是排外的。

3.(大连测试)戊戌政变后,慈禧对李鸿章说: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对曰: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李鸿章被误认为康党的原因是()

A.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创办淮军形成地方军阀势力

C.创办了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

D.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解析:A 从材料信息主张变法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看,李鸿章主张变法,但李鸿章属于洋务派,A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属于洋务派的主张,也是对旧法的变革。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C项错误,D项是维新派的主张。答案为A项。

4.(东莞调研)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

B.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

C.将维新思想付诸了实践

D.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解析:B 本题考查维新变法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借孔子权威宣传维新思想。材料中的反叛精神就是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近代民主政治,故正确答案为B。

5.(黄冈一模)17~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启蒙运动和19世纪发生在中国的维新运动都是宣扬民权民主的思想解放运动,但两者的社会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

B.运动领导者的学识水平和宣传力度不同

C.宣扬民权民主思想的方式和途径不同

D.倡导者思想的丰富程度和成熟程度不同

解析:A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观念中的反映。17~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因此出现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而19世纪末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因此也没有使思想得到深刻的解放。B、C、D三项都是其原因,但都不是主要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A项是主要原因。

6.(武汉模拟)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这表明陈独秀()

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政体

B.推崇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

C.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D.主张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B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说明陈独秀推崇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说明陈独秀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故D有误。A、C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7.(厦门一模)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A.思想启蒙 B.政治革命

C.社会变革 D.文化复兴

解析:A 根据题干兵法攻心,语曰革心联系所学新文化运动可得出孙中山认为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在于思想解放,故选A项。

8.(济宁一模)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在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这种现状的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 B.资产阶级革命派

C.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D.马克思主义者

解析: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所反映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的能力。材料中观点强调此前的政治运动、都没有发动群众,所以失败,因此救国的关键在于唤醒国人的灵魂。进行思想革命,发动新文化运动。

9.(青岛模拟)一篇文章引用尼采的观点说:德国大哲学家尼采别道德为二类: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并认为: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该文的撰写者最有可能是()

A.陈独秀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毛泽东

解析:A 根据题干时间及其对忠孝节义所代表的传统道德的批判,可判断该文的撰写者最有可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故答案为A。

10.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钱玄同先生(1887~1939)曾经提出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的观点。该观点产生的原因是()

A.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影响

B.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C.新文化运动中的偏激倾向

D.文学革命的推动

解析: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新文化运动有盲目否定传统文化的偏激倾向,题目中钱玄同废除汉文的主张即是例证;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白话文运动和文学革命都不可能直接否定汉文的实用价值,故正确选项为C项。

11.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解析:B 民国七年是,材料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形。

12.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 B.发展资本主义

C.救亡图存 D.反对专制统治

解析:C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的思想没有提到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排除B、D两项。对比A、C两项,C项更能体现中国近代思想演进过程的共同主题。

二、非选择题

13.(漳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记录。大盗不结合乡愿,做不成皇帝;乡愿不结合大盗,做不成圣人。所以我说,真皇帝是大盗的代表,圣人是乡愿的代表。到了现在,那些皇帝与圣人的灵魂,捣复辟尊孔的鬼,自不用提,就是这些跋扈的武人,无聊的政客,哪个不是大盗与乡愿的化身呢!

李大钊《政论家和政治家》

材料二 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全盘西化、民主启蒙,都仍然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步起来,使中国不再受欺侮受压迫,使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所有这些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力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

在如此严峻、艰苦、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在所谓你死我活的阶级、民族大搏斗中,它要求的当然不是自由民主等启蒙宣传,也不会鼓励或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之类的思想,相反,它突出的是一切服从于反帝的革命斗争,是钢铁的纪律、统一的意志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等等,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个体的我在这里是渺小的,它消失了。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马勇认为:当中国社会经济尚未达到陈独秀所期望的现代标准时,理论观念的提前转变势必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以来不是中国旧有的观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滞后于意识形态的变迁。换言之,包括五四在内的近代国人在精神上的追求远远超过社会的实际承受能力,遂使意识形态不是为社会的稳定与有序服务,而是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

丁守各主编《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中)

(1)李大钊为什么说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记录?据此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起因。

(2)在材料二中,李泽厚是否认为新文化运动达到了思想解放的目的?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勇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进行评价分析的能力。第(1)问,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和所学知识可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自汉武帝以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就必然要批判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儒家思想。第(2)问,根据材料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却不自觉地遇上在如此也不会个体的我在这里是渺小的,它消失了可以判断李泽厚认为新文化运动没有达到思想解放的目的,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说明。第(3)问,首先根据对材料中关键信息理论观念的提前转变势必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的理解概括作者的观点。对作者观点的评论属于开放性题目,可以认定其正确或不正确,选择一种态度,结合中国近代的局势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论证即可。

答案:(1)自汉武帝以来,历代统治者均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理论基础。建设真正的民主共和,反对复辟帝制,就一定要冲破儒家思想的束缚。

(2)否。因为新文化运动强调否定传统思想文化,但却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文化色彩;宣扬民主科学,但却忽视了个体的自由与解放。

(3)观点:理论观念的提前转变势必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或意识形态领域的变迁进程应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评论一:马勇的评论是正确的。因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缺乏意识形态变革的经济基础。

评论二:马勇的评论是不正确的。因为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深重,封建思想影响根深蒂固,没有以思想的解放为前提,近代中国社会无从发展。(以上两种答案任选其一作答即可)

14.19世纪代起,洋务派提出并实践中体西用思想。多年来,学术界对此评价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多年来对洋务运动持否定论者强调,洋务派的动机很坏,结局是彻底破产。史运芹等人认为,中体西用理论存在深刻的矛盾。本来体和用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洋务派要用资本主义的用来维护封建主义的体,是注定不会成功的。它严重削弱了它与传统观念相抗衡的力量,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多年欲富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19世纪末,中体西用思想日益成为社会变革的障碍。

《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研究综述》

材料二 陈旭麓指出:洋务派所处的时代,多是顽固不化的世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除封闭,引入部分资本主义文化,洋务派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为前提,西用在中国是落不了户的。它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虽然力量有限,但终究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逻辑性强。150字左右)

解析:本题属于探究性试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观点一,基本否定。从目的上看,洋务派实践中体西用,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专制统治,阻碍社会进步,因而是反动的,落后的。从结局看,不变革落后的制度而企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实现国家富强,是不能成功的,甲午战争的失败就是证明;19世纪末,在资产阶级政治运动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中体西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观点二,基本肯定。洋务派维护中体,在当时顽固势力非常强大的情况下,这是一种减少革新阻力的策略,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国家富强,是进步的。洋务派引进西学,兴办近代事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引进西学,冲击了传统文化,启迪人们探索世界,促进了思想解放。(任选一种观点作答即可)

通过阅读届高三历史一轮考点专练这篇文章,小编相信大家记得更加牢固了,小编祝愿大家的学习能够轻松愉快!

篇4: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近代风雨飘摇,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要点会为大家详细讲解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师夷长技以制夷 是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张,也是近代中国变革的手段之一,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具体知识点请点击: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知识点

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近代中国觉醒并发展的重要理论。

篇5: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

  2.抵抗派和洋务派同属于地主阶级的政治派别,但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同。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是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主要是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

  3.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4.维新派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不尽相同,主要差别在于是否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差别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5.维新派、改良派、革命派三者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但具体的主张并不同。维新派、改良派都要求保留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则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维新派、改良派反对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革命派坚持用武装起义的手段。

  6.新文化运动三大内容之间的关系: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载体。

  7.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8.欧洲文艺复兴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则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批判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

  9.三民主义思想并不是完美的,而是有其局限性。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民权主义未将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民生主义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10.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具体的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指导思想、方法、途径和具体方针。“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标志、灵魂;新三民主义充分体现出“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

  11.毛泽东思想不能等同于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毛泽东的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个人的正确思想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但是他的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12.四大理论成果解决的问题不同:三民主义重点解决“要不要革命、要不要民主”的问题;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邓小平理论重点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