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点

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点

2025-05-12
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点

篇1: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点

1.高二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篇一

  1、率: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2、以: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3、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为)

  4、固:固不在战矣(当然)

  5、举:举以予人(拿)

  6、然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

  7、判: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确定,断定)

  8、固:至于_,理固宜然(本来)

  9、得:此言得之(对)

  10、迁:终继五国迁灭(改变)

  11、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12、既: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已经)

  13、以、为、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作为,招致)

  14、再: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15、洎、以:洎牧以谗诛(及,等到;因为)

  16、诚: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

  17、向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

  18、数、理: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天数,命运)

  19、为、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20、苟、从: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如果,跟随)

2.高二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篇二

  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

  ③履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3.高二必修五知识点(数学) 篇三

  函数的解析式与定义域

  函数及其定义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定义域的函数是不存在的,因此,要正确地写出函数的解析式,必须是在求出变量间的对应法则的同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有三种类型:

  (1)有时一个函数来自于一个实际问题,这时自变量x有实际意义,求定义域要结合实际意义考虑;

  (2)已知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求其定义域,只要使解析式有意义即可.如:

  ①分式的分母不得为零;

  ②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③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三角函数中的正切函数y=tanx(x∈R,且k∈Z),余切函数y=cotx(x∈R,x≠kπ,k∈Z)等.

  应注意,一个函数的解析式由几部分组成时,定义域为各部分有意义的自变量取值的公共部分(即交集).

  (3)已知一个函数的定义域,求另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主要考虑定义域的深刻含义即可.

  已知f(x)的定义域是[a,b],求f[g(x)]的定义域是指满足a≤g(x)≤b的x的取值范围,而已知f[g(x)]的定义域[a,b]指的是x∈[a,b],此时f(x)的定义域,即g(x)的值域.

4.高二必修五知识点(数学) 篇四

  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S=a2/2,S=ch/2=c2/4(其中a为直角边,c为斜边,h为斜边上的高)。

  面积公式

  若假设等腰直角三角形两腰分别为a,b,底为c,则可得其面积:

  S=ab/2。

  且由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可知:底边c上的高h=c/2,则三角面积可表示为:

  S=ch/2=c2/4。

  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具有所有三角形的性质:稳定性,两直角边相等直角边夹一直角锐角45°,斜边上中线角平分线垂线三线合一。

5.高二必修五知识点(英语) 篇五

  1. especially v. 特别地

  2. imagine v. 想像

  3. alone adv. / adj. 单独,孤独的

  4. interest n. 兴趣

  5. everyday adj. 每天的,日常的

  6. deserted adj. 抛弃的

  7. hunt v. 搜寻

  8. share v. 分享

  9. care v. 在乎,关心

  10. total n. 总数

  11. majority n. 大多数

  12. survive v. 生存,活下来

  13. adventure n. 冒险

  14. scared adj. 吓坏的

  15. admit v. 承认

  16. while conj. 但是,而

  17. boring adj. 令人厌烦的

  18. except prep. 除……之外

  19. quality n. 质量

  20. favourite adj. 喜爱的

篇2: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点

1.高二必修四知识点(语文) 篇一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所以木材经墨线校正后就直了,金属制的刀剑等放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君子广范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什么过失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借助马车远行的人,并不是善于走路,却能达到千里;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借助船只的人,并不善于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译: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不能)到达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不能)汇成江河大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用心专一啊。

2.高二必修四知识点(语文) 篇二

  1、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3、乃使从者衣褐(衣:名词作动词,穿)

  4、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6、完璧归赵(完:使动用法,使……完整)

  7、宁许以负秦曲(负:使动用法,使……承担)

  8、毕礼而归之(归:使动用法,使……回去)

  9、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10、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意动用法,以……为先;后:以……为后)

  1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1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形容词作动词,宽待)

  13、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壮。)

  1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弩:名词作状语,用弩弓)

  15、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16、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膏: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

  17、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相斗)

  18、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19、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苦:形容词作动词,折磨)

  20、天雨雪(雨:名词作动词,下)

3.高二必修四知识点(语文) 篇三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2、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宾语前置,以何)

  3、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判断句)

  4、我为赵将。(“为”,是,判断句)

  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于”,被,被动句)

  6、设九宾于廷(“于廷”,介词结构后置)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被动句)

  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判断句)

  10、大王见臣(于)列观。(省略介词“于”)

  1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留在汉的匈奴使)

  12、为降虏于蛮夷。(介词结构后置,“于蛮夷”)

  1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以何见汝为”)

  1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

  15、何以复加。(宾语前置句,“以何复加”)

4.高二必修四知识点(数学) 篇四

  复数的概念:

  形如a+bi(a,b∈R)的数叫复数,其中i叫做虚数单位。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用字母C表示。

  复数的表示:

  复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即z=a+bi(a,b∈R),这一表示形式叫做复数的代数形式,其中a叫复数的实部,b叫复数的虚部。

  复数的几何意义:

  (1)复平面、实轴、虚轴:

  点Z的横坐标是a,纵坐标是b,复数z=a+bi(a、b∈R)可用点Z(a,b)表示,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x轴叫做实轴,y轴叫做虚轴。显然,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2)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是一一对应关系,即

  这是因为,每一个复数有复平面内惟一的一个点和它对应;反过来,复平面内的每一个点,有惟一的一个复数和它对应。

  这就是复数的一种几何意义,也就是复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几何表示方法。

  复数的模:

  复数z=a+bi(a、b∈R)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Z(a,b)到原点的距离叫复数的模,记为|Z|,即|Z|=

  虚数单位i:

  (1)它的平方等于-1,即i2=-1;

  (2)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3)i与-1的关系:i就是-1的一个平方根,即方程x2=-1的一个根,方程x2=-1的另一个根是-i。

  (4)i的周期性:i4n+1=i,i4n+2=-1,i4n+3=-i,i4n=1。

  复数模的性质:

  复数与实数、虚数、纯虚数及0的关系:

  对于复数a+bi(a、b∈R),当且仅当b=0时,复数a+bi(a、b∈R)是实数a;当b≠0时,复数z=a+bi叫做虚数;当a=0且b≠0时,z=bi叫做纯虚数;当且仅当a=b=0时,z就是实数0。

5.高二必修四知识点(英语) 篇五

  祈使句的反义疑问句

  (1)祈使句的反义疑问部分为肯定形式,要用shall,will。如:Pass me the book,will you?

  (2)Let’s表示第一人称的祈使句,反义疑问句为“Shall we?”。如:Let’s go for a walk,shall we?

  (3)Let me和Let us 表示第二人称的祈使句,反义疑问句为“will you?”。如:Let us go for a walk,will you?

  (4)其它行为动词引起的祈使句,无论其陈述部分是否定还是肯定的祈使句,多用“will you?”,表一种客气的语气。如:Listen to me,will you?

  但在肯定的祈使句后有时也用“won’t you?”表“提醒对方注意”或表“邀请”。如:Have a cup of coffee,won’t you?

  祈使句的反义疑问句形式

  (1)Let's表示说话人向对方提出建议,简短问句的主语用we表示,问句用shall we或shan't we。如:Let's have a cup of tea,shall we(shan't we)

  (2)Let me或 Let us表示听话人提出请求,问句用will you或won't you.如:Let me have a rest,will you(won't you).

篇3: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点

1.高一必修五知识点(数学 语文 英语) 篇一

  幂函数

  定义

  形如y=x^a(a为常数)的函数,即以底数为自变量幂为因变量,指数为常量的函数称为幂函数。

  定义域和值域

  当a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定义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如果a为任意实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a为负数,则x肯定不能为0,不过这时函数的定义域还必须根[据q的奇偶性来确定,即如果同时q为偶数,则x不能小于0,这时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同时q为奇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不等于0的所有实数。当x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值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在x大于0时,函数的值域总是大于0的实数。在x小于0时,则只有同时q为奇数,函数的值域为非零的实数。而只有a为正数,0才进入函数的值域

  性质

  对于a的取值为非零有理数,有必要分成几种情况来讨论各自的特性:

  首先我们知道如果a=p/q,q和p都是整数,则x^(p/q)=q次根号(x的p次方),如果q是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如果q是偶数,函数的定义域是[0,+∞)。当指数n是负整数时,设a=-k,则x=1/(x^k),显然x≠0,函数的定义域是(-∞,0)∪(0,+∞).因此可以看到x所受到的限制来源于两点,一是有可能作为分母而不能是0,一是有可能在偶数次的根号下而不能为负数,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

  排除了为0与负数两种可能,即对于x>0,则a可以是任意实数;

  排除了为0这种可能,即对于x<0和x>0的所有实数,q不能是偶数;

  排除了为负数这种可能,即对于x为大于且等于0的所有实数,a就不能是负数。

2.高一必修五知识点(数学 语文 英语) 篇二

  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

  ⑴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m为等距离的项数之差).

  ⑵对任何m、n,在等比数列{a}中有:a=a·q,特别地,当m=1时,便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普遍性.

  ⑶一般地,如果t,k,p,…,m,n,r,…皆为自然数,且t+k,p,…,m+…=m+n+r+…(两边的自然数个数相等),那么当{a}为等比数列时,有:a.a.a.…=a.a.a.…..

  ⑷若{a}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a|}、{a}、{ka}、{}也是等比数列,其公比分别为|q|}、{q}、{q}、{}.

  ⑸如果{a}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那么,a,a,a,…,a,…是以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⑹如果{a}是等比数列,那么对任意在n,都有a·a=a·q>0.

  ⑺两个等比数列各对应项的积组成的数列仍是等比数列,且公比等于这两个数列的公比的积.

  ⑻当q>1且a>0或00且01时,等比数列为递减数列;当q=1时,等比数列为常数列;当q<0时,等比数列为摆动数列.

3.高一必修五知识点(数学 语文 英语) 篇三

  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4.高一必修五知识点(数学 语文 英语) 篇四

  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

  ③履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5.高一必修五知识点(数学 语文 英语) 篇五

  may 和 might 的用法

  1. 表示许可。

  表示请求、允许时, might 比 may 的语气更委婉一些,否定回答时 ( 口语中常用 ) no , you can ’ t . or , yes, please 用 mustn ’ t 表示“不可以”、“禁止”、“阻止”之意 ( 具有强烈禁止的意思 ) 。

  用 May I …征询对方许可在文体上比较正式,在口气上比较客气。在日常口语中,用 Can I … 征询对方意见在现代口语中更为常见。

  2. 用于祈使句中表示祝愿。

  3. 表示推测、可能(疑问句不能用于此意)。

  4. “ may(might) + have + 过去分词”表示对过去发生的行为的推测。

篇4: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点

1.高一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英语 数学) 篇一

  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2.高一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英语 数学) 篇二

  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

  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

  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

  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

  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

  12、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

  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

  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

3.高一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英语 数学) 篇三

  文言句式:

  难于上青天(状语后置)感斯人言(被动句)

  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

  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沉吟放拨插(于)弦中(省略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之有”即“有之”,宾语前置)

  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省略句)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省略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介词结构后置。)輮以(之)为轮(省略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之利”“之强”,定语后置。)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省略句)

  (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_河。(百越之君)委命下吏(省略主语)

  以(之)为桂林、象郡铸以(之)为金人十二(省略宾语)

  聚之(于)咸阳(省略介词)(人)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曰……(省略主语)

  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省略介词“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师不必贤于_“于_,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吾”,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4.高一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英语 数学) 篇四

  句子成分的省略

  为了避免重复,或者为了使某一内容引人注目,可以省略某些句子成分而保持句子原意不变。

  1.省略主语

  Beg your pardon.请你原谅。(= I beg your pardon.)

  Serves you right. 你活该(= It serves you right.)

  2.省略谓语

  Anything the matter? 要紧吗?(= Is anything the matter?)

  The river was deep and the ice thin. 河很深,冰很薄。

  (= The river was deep and the ice was thin.)

  3.省略表语

  Are you ready? Yes,I am.(am 后面省略了表语 ready)

  4.省略宾语

  We have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analyze 后省略了宾语 problems)

  Let's do the dishes. I'll wash and you'll dry.(wash 和 dry 后面省略了宾语 dishes)

  5.省略定语

  He spent part of the money, and the rest he saved.(the rest 后面省略了定语 of the money)

5.高一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英语 数学) 篇五

  幂函数

  定义

  形如y=x^a(a为常数)的函数,即以底数为自变量幂为因变量,指数为常量的函数称为幂函数。

  定义域和值域

  当a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定义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如果a为任意实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a为负数,则x肯定不能为0,不过这时函数的定义域还必须根[据q的奇偶性来确定,即如果同时q为偶数,则x不能小于0,这时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同时q为奇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不等于0的所有实数。当x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值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在x大于0时,函数的值域总是大于0的实数。在x小于0时,则只有同时q为奇数,函数的值域为非零的实数。而只有a为正数,0才进入函数的值域

  性质

  对于a的取值为非零有理数,有必要分成几种情况来讨论各自的特性:

  首先我们知道如果a=p/q,q和p都是整数,则x^(p/q)=q次根号(x的p次方),如果q是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如果q是偶数,函数的定义域是[0,+∞)。当指数n是负整数时,设a=-k,则x=1/(x^k),显然x≠0,函数的定义域是(-∞,0)∪(0,+∞).因此可以看到x所受到的限制来源于两点,一是有可能作为分母而不能是0,一是有可能在偶数次的根号下而不能为负数,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

  排除了为0与负数两种可能,即对于x>0,则a可以是任意实数;

  排除了为0这种可能,即对于x<0和x>0的所有实数,q不能是偶数;

  排除了为负数这种可能,即对于x为大于且等于0的所有实数,a就不能是负数。

篇5: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点

1.高一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篇一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5.而(nài)征一国者(通“耐”,能力)

  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返”)

  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8.而后乃今培风(通“凭”,凭借,依靠)

  9.其正色邪(通“耶”,语气词)

  10.汤之问棘也是已(通“矣”,语气词)

  11.辩乎荣辱之境(通“辨”,辨明)

  12.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用于整数和余数之间)

2.高一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篇二

  古今异义

  1.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2.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有事

  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

  4.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来者

  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8.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9.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

  10.去留

  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

  11.寻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12.交

  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

3.高一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篇三

  一词多义

  1.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完了、没有。

  ③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动词,死、死亡。

  ④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副词,最。

  2.胜:

  ①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②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

  ③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④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能承受、能胜任。

  ⑤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动词,超过。

  ⑥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形容词,尽、完。

  3.穷:

  ①响穷彭蠢之滨副词,尽。

  ②穷睇眄于中天副词,尽。

  ③穷且益坚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④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到头的。

  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形容词,穷困。

  4.舍:

  ①舍簪笏于百龄动词,舍弃。

  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名词,客舍、住所。

  ③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战》)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

  ④夫人请之,吾舍之矣(《毅之战》)动词,释放、放弃。

  5.临:

  ①临别赠言副词,将要。

  ②临帝子之长洲动词,面对。

  ③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劝学》)俯视,从高处向低处看。

  ④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到、走近。

  6.怀:

  ①怀帝阍而不见动词,想念。

  ②有怀投笔名词,心思。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揣着。

  7.序:

  ①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②滕王阁序序言、序文。

  ③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与陈伯之书》)名词,次序、秩序。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动词,安排次序。

4.高一必修五知识点(数学) 篇四

  等比数列性质

  (1)若m、n、p、q∈Nx,且m+n=p+q,则am·an=ap·aq;

  (2)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3)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4)等比中项:q、r、p成等比数列,则aq·ap=ar2,ar则为ap,aq等比中项。

  记πn=a1·a2…an,则有π2n—1=(an)2n—1,π2n+1=(an+1)2n+1

  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指数幂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同构”的。

  (5)等比数列前n项之和Sn=a1(1—q’n)/(1—q)

  (6)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q’(n—m)

  (7)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a的n次方。

5.高一必修五知识点(英语) 篇五

  1. I think we can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an even better system.

  2. After all, with the help of my computer brain which never forgets anything, intelligence is what I’m all about.

  3. The tour companies applied to be allowed to hunt some for a fee, which made a lot of money for the farmers.

  4. The information suggested that animals should be protected or they would die out if people continue to hurt them.

  5. A special butterfly became protected, so what Guoxia did affected the wildlife in her area and helped save one species.

  6. Dinosaurs lived on the earth tens of millions of years ago, long before humans came into being.

  7. Others think the earth got too hot for the dinosaurs to live on it any more, but nobody knows for sure.

  8. Have you ever dreamed of being in front of thousands of people at a concert, with everyone clapping and enjoying your singing?

  9. Do you sing karaoke and close your eyes and pretend you are Coco Li or Liu Huan?

  10. They may play to the passers-by in the street or subway so that they can earn extra money.

篇6: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点

1.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语文) 篇一

  虚词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2.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语文) 篇二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

  (3)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4)是亦走也

  (5)非我也,兵也

  2.疑问句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与“也”连用,表疑问)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疑问代词“何”与“如”连用,表疑问)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疑问代词“何”在此表示反问)

  3.省略句

  (1)(寡人)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语“寡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弃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语“士兵”)

  (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后省“是”,“以是”相当于“因此”)

  (4)(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省去主语“梁惠王”)

  (5)(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省去主语“孟子”)

  (6)(国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省去主语“国家”)

  (7)(王)则日:“非我也,岁也。”(省去主语“王”)

  (8)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倒装句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邻国多,介词宾语后置)

  (2)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介词宾语后置)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女戴,介词宾语后置)

  (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3.高一必修三知识点(数学) 篇三

  算法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

  2、算法的特征

  ①有限性:算法中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②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③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续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④不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⑤普通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其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4.高一必修三知识点(数学) 篇四

  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

  (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

  (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

  (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5.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英语) 篇五

  must 和 have to 的用法

  1. 表示必须、必要。(must 表示主观多一些而 have to 则表示客观多一些)

  回答 must 引出的问句时,如果是否定的回答,不能用 mustn’t,而要用 needn’t 或 don’t have to。

  2.“must be + 表语”的结构表示推测,它的否定或疑问式用 can 代替 must。

  3. “must + have + 过去分词”的结构常用在肯定句中,表示对过去发生的行为的推测。它的否定或疑问式用 can 代替 must。

  4. have to 的含义与 must 相似,两者往往可以互换使用,但 have to 有各种形式,随 have 的变化而定。 注意:have to 也可拼做 have got to。

篇7: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点

1.高二年级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篇一

  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2.高二年级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篇二

  1、相

  及时相谴归(代“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会不相从许(代“你”;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好自相扶将(代“她”;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登既相许和(代“它”;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誓不相搁卿(代“你”,与“卿”复指;衬词,无意)

  儿已薄缘相(xiàng相貌,名词)

  相间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词)

  六合正相应(相互、彼此;副词)

  叶叶相交通(相互、彼此;副词)

  枝枝相覆盖(相互、彼此;副词)

  黄泉下相见(相互、彼此;副词)

  2、且

  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

  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

  四体康且直(又;副词)

  3、自

  自可断来信(既;副词)

  本自无教训(是;副词)

  好自相扶将(亲自;副词)

  物物给自异(无意;助词)

  不图子自归(自己;介词)

  自君别我后(自从;介词)

  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

  4、何

  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

  隐隐何甸颠(何等;副词)

  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

  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

3.高二年级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篇三

  (1)总体和样本

  ①在统计学中,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②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

  ③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④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x1,x2,....,_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

  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①抽签法

  ②随机数表法

  ③计算机模拟法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

  ①总体变异情况;

  ②允许误差范围;

  ③概率保证程度。

  (4)抽签法:

  ①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②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③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4.高二年级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篇四

  (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A)=nnA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nnA,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5.高二年级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篇五

  动词不定式作宾语

  以不定式结构为宾语的动词有:

  ask, agree, care, choose, demand, decide, expect, fail, help, hope, learn, manage, offer, plan, prepare, pretend, promise, refuse, want, wish等只能用动词不定式作宾语

  口诀(接不定式作宾语的动词)

  想要学习 早打算( want learn plan)

  快准备 有希望( prepare hope wish expect)

  同意否 供选择(agree offer choose)

  决定了 已答应(decide be determined promise)

  尽力去 着手做(manage undertake)

  别拒绝 别假装(refuse pretend)

  失败不是属于你(fail)

  e.g.Tom refused to lend me his pen.

  We hope to get there before dark.

  The girl decided to do it herself.

篇8: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点

1.高一年级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篇一

  古今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2.高一年级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篇二

  虚词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取独)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3.高一年级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篇三

  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4.高一年级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篇四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_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5.高一年级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篇五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3、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以心为形役(为,被)

6.高一年级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篇六

  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5、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6、夙遭闵凶。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7、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8、臣少多疾病。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7.高一年级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篇七

  (一)固定句式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有所希冀。“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4、是以区区不敢废远。“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

  (二)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婴,被……缠着。

  2、戍卒叫,函谷举函谷关被攻克

  2、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被动

  3、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被动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为”表示被动

  5、不拘于时“于”表示被动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表示被动

8.高一年级必修五知识点(语文) 篇八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6.思:

  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雨:

  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9.高一年级必修五知识点(数学) 篇九

  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10.高一年级必修五知识点(英语) 篇十

  1. I think we can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an even better system.

  2. After all, with the help of my computer brain which never forgets anything, intelligence is what I’m all about.

  3. The tour companies applied to be allowed to hunt some for a fee, which made a lot of money for the farmers.

  4. The information suggested that animals should be protected or they would die out if people continue to hurt them.

  5. A special butterfly became protected, so what Guoxia did affected the wildlife in her area and helped save one species.

  6. Dinosaurs lived on the earth tens of millions of years ago, long before humans came into being.

  7. Others think the earth got too hot for the dinosaurs to live on it any more, but nobody knows for sure.

  8. Have you ever dreamed of being in front of thousands of people at a concert, with everyone clapping and enjoying your singing?

  9. Do you sing karaoke and close your eyes and pretend you are Coco Li or Liu Huan?

  10. They may play to the passers-by in the street or subway so that they can earn extra money.

篇9: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点

1.高一必修五知识点整理(语文 数学 英语) 篇一

  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

  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

  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

  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

  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

  12、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

  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

  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

2.高一必修五知识点整理(语文 数学 英语) 篇二

  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3.高一必修五知识点整理(语文 数学 英语) 篇三

  词类活用

  语

  千载琵琶作胡语。话,言语,名词。

  又闻此语重唧唧。话,内容,名词。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动词。

  语曰:唇亡齿寒。古话,名词。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独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自,单独。

  鳏寡孤独。独身。

  独亮自以为死灰有时而复燃者。唯独。

  哀

  风急天高猿啸哀。悲哀,形容词。

  君将哀而生之乎。哀怜,哀叹,动词。

  秦人不暇自哀。哀伤,悲哀,动词。

  谁为哀者。悲伤,形容词。

  向

  独留青冢向黄昏。对着。

  回车叱牛牵向北。面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向吾不为斯役。从前。

  失向来之烟霞。刚才。

4.高一必修五知识点整理(语文 数学 英语) 篇四

  函数的周期性

  (1)y=f(x)对x∈R时,f(x+a)=f(x-a)或f(x-2a)=f(x)(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6)y=f(x)对x∈R时,f(x+a)=-f(x)(或f(x+a)=,则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高一必修五知识点整理(语文 数学 英语) 篇五

  一、主语

  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东西”、“什么地方”等等。

  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To do不定式、一个句子 都可以做主语。

  二、谓语

  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谓语动词的位置一般在主语之后。

  三、宾语

  宾语,又称受词,是指一个动作(动词)的接受者。宾语分为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间接宾语也称宾语补足语)两大类,其中直接宾语指动作的直接对象,间接宾语说明动作的非直接,但受动作影响的对象。一般而言,及物动词后面最少要有一个宾语,而该宾语通常为直接宾语,有些及物动词要求两个宾语,则这两个宾语通常一个为直接宾语,另一个为间接宾语。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To do不定式、一个句子 都可以做宾语,而to do不定式用于宾语补足语。

  四、定语

  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 主要有形容词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短语)、分词、定语从句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语。 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在汉语中,中心语与定语二者之间有的需要用结构助词“的”,有的不需要,有的可要可不要。 “的”是定语的标志。

篇10: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点

1.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生物 历史) 篇一

  文言虚词

  1.而

  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于

  (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

  4.焉

  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生物 历史) 篇二

  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b/2a,(4ac-b^2)/4a)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b±√b^2-4ac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3.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生物 历史) 篇三

  1. Instead of spending your vacation on a bus, ... you may want to try hiking. Instead和instead of的用法

  2. Say "Hi" / "Hello" / "Thanks" to sb. (for me) 问候的句型

  3. Is anybody seeing you off? 进行时表将来

  4. She struggled and struggled, and could not get on her feet. (= keep struggling)

  5. You should not go rafting unless you know... unless引导条件状语从句,相当于if... not

  6. By staying at..., tourists can help the villagers make money so that they can take care of the fiver and the birds. 目的状语从句

  7. She was so surprised that she couldn't move. 结果状语从句

  8. Tree after tree went down, cut down by water. 过去分词作状语

  9. The next moment, the first wave swept her down, swallowing the garden. 现在分词作状语

  10. However, before she could think twice, the water was upon her. It didn't take long before the building was destroyed. before的用法

4.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生物 历史) 篇四

  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Nt=N0λt

  (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相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答应的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快,K时为0

  (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值。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挽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

  4、[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计划的制定和实验方法: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7天内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结果分析: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不能无限满意,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

5.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生物 历史) 篇五

  医学

  中医学

  ①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独创了针灸疗法

  ②战国时期有了医学分科

  ③医生扁鹊提出四诊法(望、闻、问、切)成为中国中医传统的诊病法

  ④《黄帝内径》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提出病理学说,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⑤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临床学)的基础。

  ⑥华佗除创制五禽戏外,还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医学全身麻醉之先河。

  中药学

  ①《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②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③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创立世界先进分类法,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篇11: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点

1.高二必修二知识点(语文) 篇一

  词类活用

  1、妆、服:莫不靓妆丽服(名作动,戴着……妆饰,穿着……衣服)

  2、栉:栉比如鳞(名作状,像梳齿一样)

  3、丘:檀板丘积(名作状,像山丘一样)

  4、云:樽罍云泻(名作状,像云一样)

  5、状:无得而状(名作动,形容,描述)

  6、下:壮士听而下泪矣(名作动,流下)

  7、觞:可觞(shāng)客(名作动,劝人饮酒)

  8、吏:吏吴两载(名作动,作官)

2.高二必修二知识点(语文) 篇二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3.高二必修二知识点(数学) 篇三

  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异面直线所成角:作平行,令两线相交,所得锐角或直角,即所成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

  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

  B、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

  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4.高二必修二知识点(数学) 篇四

  一、一般过去将来时

  1.概念:立足于过去某一时刻,从过去看将来,常用于宾语从句中。

  2.时间状语:The next day (morning, year…),the following month(week…),etc.

  3.基本结构:主语+was/were +going to + do+其它;主语+would/should + do+其它

  4.否定形式:主语+was/were+not + going to + do; 主语+would/should + not + do.

  5.一般疑问句:was或were放于句首;would/should 提到句首。

  6.例句:He said he would go to Beijing the next day.他说他第二天要去北京。

  I asked who was going there.我问,谁要去那里。

  二、 现在进行时

  1.概念:表示现阶段或说话时正在进行的动作及行为。

  2.时间状语:Now, at this time, days, etc. look. listen

  3.基本结构:主语+be +doing +其它

  4.否定形式:主语+be +not +doing+其它

  5.一般疑问句:把be动词放于句首。

  6.例句: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你今天感觉如何?

  He is doing well in his lessons.在课上他表现得很好。

5.高二必修二知识点(历史) 篇五

  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的商帮:

  (1)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商业中心

  (2)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3)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早的纸币

  (4)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5)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