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篇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小编寄语: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二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习题,希望对大家学习有帮助。
高二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习题
【学习目标】
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梳理】
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时间: 。
(2)条件: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________。②清政府放宽对________的限制。
(3)表现:________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4)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先后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2.短暂的春天
(1)时间: 。
(2)条件:①________的推动。②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③________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3)表现:新建厂矿企业、投资额增加;面粉业和________发展最快。
(4)影响: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准备了阶级条件。
3.曲折的发展
(1)较快发展:①时间: 。②条件: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全国基本统一;国民政府开展________。③表现: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新兴工业部门都有较大发展;产品出口国外;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2)日益萎缩:①时间: 。②原因:沦陷区:日本的________;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经济体制;________垄断压制。③表现: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工业中心________,仅停产的工厂近三分之一。
(3)陷入绝境:①时间: 。②原因:美国的经济掠夺;________的垄断挤压;________的苛捐杂税,通货膨胀。③表现: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基础练习】
1.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开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办了一些实业,前后,他创办的实业最为红火,其红火原因不包括(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政府提倡使用国货
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据统计,中国工业总产值比增长百分之八十,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
A.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实业救国思潮在社会上兴起
C.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
3.下列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促使中国走向近代化
B.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C.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
D.难以独立发展
4.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部门的是( )
A.纺织业和造纸业 B.纺织业和面粉业
C.造纸业和化工业 D.冶金业和面粉业
【互动探究】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有何弱点?这种弱点后来有没有得到改善呢?是什么因素使得民族工业出现如此良好的发展势头?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政治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合作探究:你认为这种良好的势头会持续下去吗?
二、短暂的春天
1.民族资本主义的良好发展势头仍然在持续,那么促使其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有哪些表现?那么是否说明民族工业的弱点得到了根本改善呢?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曲折的发展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表现?
2.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势头怎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呢?
【效果检测】
1.以下是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统计资料(1872~)
年代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商企业
设厂数资本
(千元)设厂数资本
(千元)设厂数资本
(千元)
1872~534697191619610328000
1895~463908018628469136103153
该材料不能说明( )
A.19世纪代中国已经出现官僚资本
B.近代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
C.甲午战争后近代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D.近代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薄弱
2.据统计,以前的三十余年间,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民族工矿企业有150多家,资本总额5000余万元;1901~的十年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余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是( )
①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②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刺激 ③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④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4.假如你的家族是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家族不可能出现的经历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洋布畅销,贩卖洋布赚了一大笔钱,投资了一家纺织厂
B.一战期间,纺织厂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不断扩大,利润丰厚
C.日本全面侵华时期,纺织厂内迁
D.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纺织厂最终倒闭
5.甲午战争以后到辛亥革命前,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下列关于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欧洲帝国主义列强被迫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民族危机刺激下,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6.1927~,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
A.由于列强的侵略而处于萧条状态
B.由于国民政府的措施而得到较快发展
C.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而萎缩
D.由于日本的经济侵略而陷入困境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A 2.C 3.B 4.B
【效果检测】
1.D 2.D 3.A 4.A 5.A 6.B
篇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原因:①鸦片战争前,封建社会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截断了中国本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在洋务企业和外商企业的刺激下,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
(2)状况: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兴起。代表企业有:方举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沆的继昌缫梁丝厂、朱其昂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3)影响: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产生,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早期的维新思想产生。
2初步发展l9世纪末
(1)原因: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条件;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影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相继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3进一步发展1912——
(1)原因:①辛亥革命*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投资新式工业。 (2)影响:①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兴起;②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4民族工业的萧条1919-
(l)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夕,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加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缺乏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挫。 (2)在土地革命、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压榨和掠夺,加之长期战争的影响,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民族工业的发展陷于绝境。
5最终归宿1949—
(1)在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中央合理地调整了工商业政策,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2)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法,实行了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发展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成功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
篇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道路是失败的,以下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项训练,请大家仔细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徐州高一模拟)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B.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C.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D.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御史王鹏运建议允许民间开矿,清政府接受了该建议。结合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初可知,该事件发生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为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清政府采纳了上述建议。
答案:C
2.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19世纪末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确定材料所处的时代背景,即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然后依据材料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可知C、D两项是清廷的意图;由欲图商务流通可知要发展民族经济。由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可知A项不是清廷意图。
答案:A
3.(开封高一模拟)观察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厂家数 开工纱锭数 布机数 外商企业 16家 338960锭 1986台 华商企业 21家 484192锭 台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棉纺织业大幅发展
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C.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D.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解析:此表仅反映20世纪初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通过数据比较可了解到此时华商企业的规模比外商企业规模大,因此排除B项;而D项说法是错误的,材料并未反映出,从时间上也可予以否定;A项要注意时间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开始的。因此正确选项为C项。
答案:C
4.(广西学业水平测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的外部条件是()
A.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
C.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限定外部条件,由此判断选D项。A、B、C三项都是内部条件,皆排除。
答案:D
5.对下面图表的解读,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①民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 ②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③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④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市场矛盾尖锐的表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从图表信息看,从到,中国进口值呈下降趋势,出口值逐步增加,注册工厂数逐渐增加。这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企业发展迅速,这是实业救国的思潮推动的结果,故②③正确。图表无法体现民族企业规模如何、资金多少,故①不正确;此时,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故④不正确。因此选B项。
答案:B
6.(天津高一检测)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合理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解析:A、B、D三项都是由于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
答案:C
7.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目的是()
A.打击民族资产阶级 B.取得美国的援助
C.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D.实现外贸的对等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为得到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支持,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答案:B
8.某学者认为: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在1929~期间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C.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
D.苏联慷慨援助中国
解析:1929~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其原因是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因此A项正确。B、C两项都不利于中国经济坚持下去,D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A
9.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重庆地区机器工厂仅13家,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大为增多。对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西部战略
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掠夺
C.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大量内迁
D.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
解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民族企业支持抗战大量内迁,故选C项。
答案:C
10.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国际环境有利 B.民族独立实现
C.社会性质改变 D.政府大力支持
解析:图片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次高潮时期分别出现在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奖励实业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故选D项。
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年份(年)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家(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民族工业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答案:(1)政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2)政治: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阶级基础。
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思想基础。
(3)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成分;遭受双重压迫,不能独立、正常发展。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
(1911-1937)》
材料二 下图为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1945-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答案:(1)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
(2)处于困境。原因: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有利于美国经济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
篇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
(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
a辛亥革命*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
(4)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
(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萎缩
(1)时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
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篇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下面是届新课标版高三历史一轮考点集训,请考生认真练习。
一、选择题
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 “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本过万元的企业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设厂
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历史:“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年6月9日《民国日报》发表社论说:“工人的生计是很窘的今天罢工明天没有饭吃这是一件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自家办的工厂、工场如确有振兴国货挽留利益的功效非但不应罢工并且还要加工……因为能多出产许多国货即所以抵制许多日货。”该社论旨在
坚持实业救国理想 B.促进五四运动发展
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D.肯定工人爱国行动
下图是至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受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
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
受经济危机影响日本减少对中国的出口
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世纪代初国民政府与列强谈判后颁布了一系列进出口新税则将进出口税分为了7.5%到50%共14级累进税率打破了“值百抽五”的不分等级的旧税率。这种变化使中国
民族工业得到有效保护
政府财政大幅度增加
关税自主得到了实现
基本掌握海关行政
7.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3 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 9就存在有3 168家是1938—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材料表明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国统区经济迅速发展
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年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里指出经济结构的平等主义同样损害了公正原则如
A.日本侵华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国统区“统制经济”政策的弊端
生产相对过剩危机带来的启示
对三民主义“节制资本”的贯彻
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4 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
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
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纸币无法用于购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此时中国之实业如红日初升前途希望正复无穷。此时期中之重要提倡事业如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在天津设工艺总局商部在京师设劝工陈列所及奏设各省高等实业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商部奏订奖给商勋章程鼓励制造新器学部考验游学生设1 000万元以上之实业者赏男爵万元以上者赏子爵;宣统二年端方在南京举行南洋劝业会皆为内仅见之盛举。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民国政府公布《农商部奖励实业办法》():(1)每年能将国货运往外国销至10万元以上而营业时期继续已逾3年者给予一等奖章;(2)设立工厂资本在5万元以上营业确有成效者给予二等奖章;(3)发明有实用之物品或器械给予(4)以中国资本发起开矿、放垦、渔牧等实业及提倡设立实业学校者得体察情形分别给予奖状;(5)商会农会能实心提倡商务或农业著有成绩者得体察情形分别给予奖章。
摘编自《新编实业法令》
请回答: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两项有关奖励实业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据统计年12月至12月中国各地成立的经济团体多达107个其产生与分布的基本情况如下。请阐述图片信息所体现的历史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C 2.D 3.A 4.A 5.A 6.B 7.D 8.B 9.A 10.D
11.示例:
信息1:清末和民初都很重视实业。
说明:民族危机严重,发展实业是救亡图存的重要手段。清末和民初的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延续性,都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信息2:清末的奖励以爵位为主要形式,民初以奖章(奖状)为主要形式。
说明:政治体制和社会观念发生了变化。民初更注重精神鼓励。
信息3:与清末相比,民初奖励的对象更加广泛,奖励的条件降低。
说明:民国时期民主政治和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形成重工商、兴实业的社会风气。
信息4:民初鼓励出口贸易。
说明:一战期间,西方国家忙于战事,为国货出口提供机遇。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12.答案示例一:
民国建立后出现了实业救国高峰,经济近代化迈入快速发展期。
经济团体的勃兴体现了辛亥革命的社会动员作用;经济团体的建设高潮不是偶然的,是受到了辛亥革命的精神鼓舞的结果;同盟会“三民主义”的民生主张得到了传播和较广泛认可;资产阶级认为发展实业的障碍已经扫除;南京临时政府积极支持并参与到经济近代化的发展中;前的北京政府也对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
答案示例二:
民国初年的经济团体的分布,折射出当时社会经济的结构特征。
民国初年经济团体的业别构成和地区构成,都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各种经济形式并存,但工商业的发展是此时期的经济主流方向,并对交通事业有带动作用;呈现出以城市为中心、覆盖周边乡村的经济发展模式;上海、天津等通商口岸因交通优势和外来资本雄厚,成为此时经济典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