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挑战与变迁练习

篇1:高考历史: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挑战与变迁练习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依赖夺取的更多的特权,加紧对中国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逐渐地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2)表现:A、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B、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
阶段时间原因表现影响认识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a.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的诱导。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
初步发展从甲午战争到一战前a.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实业救国的推动。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短暂春天
(黄金时代)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a.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b.实业救国的影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此段不作考试要求)国民统治前十年(1927-1936)a.全国的基本统一。
b.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发展显著,民族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萎缩抗战胜利后(19451949)a.美国的经济掠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新二十一条)
b.官僚资本的排挤。
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3、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业:上海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3)产生的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此外,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
4、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主要原因)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5.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短暂春天)
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纺织业、面粉业等。
代表人物: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周学熙。
特点:(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决定其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③后天畸形;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7.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求发展,逆境中奋进,但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篇2:高考历史: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挑战与变迁练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下面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练习,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②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③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④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中国自然经济不断解体;破坏了农村的家庭手工业;打击了城市手工业;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等。根据这些知识点,①③④三项说法正确,②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答案 D
2.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清政府被迫放弃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
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
D.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材料中申江指上海,从《南京条约》中规定上海为通商口岸后出现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出现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今年买经更陆续表明由于外商的到来,出现了生丝的出口。
答案 D
3.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哪一活动符合李鸿章的思想()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开办京师同文馆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创办福州船政司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切入点为洋务运动。解答本题可以依据材料先富后强富在民生分析,李鸿章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创办了轮船招商局。
答案 C
4.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时间 1842~
(甲午战争前后) 1895~
(辛亥革命前) 1912~
(五四运动前夕) 产业工人 约10万人 约60万人 约200万人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五四运动的影响
解析 考查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解。通过时间即可排除A、B、D三项。
答案 C
5.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无产者,生产的目的是攫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下列近代企业中具有这种特征的是()
解析 从材料看,该企业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选D。A、B、C三项都是洋务运动的成就。
答案 D
6.图是杭州某商店的一幅宣传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幅宣传画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期()A.甲午战争期间 B.一战期间
C.国民革命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
解析 本题考查到了教材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遍布全国,据此选B项。
答案 B
7.,一位江苏南通恩科取士的状元宣布放弃仕途,转而去做一个商人。状元下海办厂,是千百年来的一个天大的新鲜笑话。这反映了()A.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B.政府废止科举取士制度
C.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题干分析,此时处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此时掀起实业救国的浪潮,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出现了上述情况。
答案 D
8.在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天津的永利碱厂生产的纯碱获得了金奖,在获奖证书中永利碱厂被称为发展中华民国主要化学工业之象征。永利碱厂获此殊荣主要得益于()A.南京国民政府的鼓励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民族工业走向世界 D.民族资本家的积极探索
解析 民族工业在世博会上获奖主要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正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尚未成立,A、B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是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而不是原因。
答案 D
9.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明显错误的一处是()
A.①~②段 B.②~③段 C.③~④段 D.④~⑤段
解析 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⑤段是1910至,其中1914~一战期间以及1927~国民政府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两个发展高峰期,而非图中的持续下降,故选D项。
答案 D
10.据《中国社会通史》论述:在全国煤炭开采中,机械化开采的比重,民国初年为57%,已上升到83%;机械化采煤量占总开采量的30.6%,占89.3%。这种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得益于()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C.颁布《金圆券发行办法》,金融市场稳定
D.帝国主义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
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在民国初年到发展的原因,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符合题意。B、C两项在解放战争时期,从时间上排除;D项错在放弃,排除。
答案 A
11.下图为中国近代的一幅漫画,它所反映的是()
A.商品经济 B.洋务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农业经济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经济形态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求生存。而农业是受到统治者重视的,排除D。商品经济包括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也包括洋务企业,所以受到他们的支持,不符合题意,排除A。而洋务经济受到封建主义的支持,故排除B。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都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 C
12.《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著作,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是追求()A.工业化的实现 B.发展资本主义
C.民族独立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做了不懈的努力,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的主要追求即是民族独立富强。C项包涵A、B两项;D项更体现民主化历程,与题目中的产业革命关系不直接。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的特殊产物。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以炮舰外交叩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被迫开放沿海沿江以至部分内陆城市作为条约口岸。起至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
《台湾通史》
材料二 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的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于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1)与中国传统城市相比,近代通商口岸有哪些突出特点?
(2)毛泽东是从什么视角(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通商口岸的?试分别从全球联系和文明演进的视角来评价通商口岸。
答案 (1)通商口岸是在华外国人主要集中地,西化程度较深的城市;外国人享受领事裁判权等特权,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2)阶级斗争(或革命史观)。
全球视角: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文明演进视角: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14.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 500 16.7 750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第(1)问,实际要求回答晚清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第(2)问,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本问实际要求回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第(3)问,注意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局势进行回答。第(4)问,既要看到其先进性,又要看到其局限性。
答案 (1)政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2)影响:政治: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阶级基础。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3)内部因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官僚资本的挤压;外部因素: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外国的侵略。
(4)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成分;遭受三重压迫,不能独立、正常发展。
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篇3:高考历史: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挑战与变迁练习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沟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鸦片战争前,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但还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
鸦片战争后,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洋布取代土布使中国的织与耕分离。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基础,刺激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五口通商地区,首先遭到外国商品输入的冲击,自然经济解体的情况更加明显。
2.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为恭亲王,在地方上以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和李鸿章为代表。从19世纪代开始到代,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⑴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军事工业。如曾国藩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⑵洋务运动后期: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一批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等方面的困难。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影响: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激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在洋务派的倡导下出现,它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也对本国自然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背景:
①外国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②外商利润的刺激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时间:19世纪60、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表现:方举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广东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
①背景:a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b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c实业救国是当时主要的社会思潮.d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e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是最主要原因)②主要发展工业:纺织业,面粉业张謇、周学熙、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
③特点:a发展不均衡,主要以轻工业为主b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c繁荣时期短,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很快萧条下去.(短暂春天).
2.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原因: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②措施:的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特点:短暂发展.
3.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严重的摧残
解放战争时期:
①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
③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原料昂贵。
4.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提供社会基础,也
导致无产阶级壮大,为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思想上: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