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高考!永久域名:yigaokao.com
当前位置: 首页 >高考历史答题 解答主观题时应该分“四步走”

高考历史答题 解答主观题时应该分“四步走”

2025-04-28
高考历史答题 解答主观题时应该分“四步走”

在高考历史考试中,主观题是考生展示自己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部分。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有效的答题方法——“四步走法”。通过细致的观察、高度的文化素养和语言敏感度,我们将深入探讨每一步的具体操作,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以确保考生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一方法。

第一步:审题

审题是解答主观题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准确理解题目要求,能够为后续的答题提供明确的方向。审题时,考生应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可以提高阅读的针对性,节省时间。具体来说,审题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析问题结构

历史主观题的问题结构通常可以概括为三部分:中心词、提示语和限定语。中心词是指题目要求回答的核心内容;提示语则提供了解题的线索和方向;限定语则是对答案范围的限制。例如,在高考38题中,第⑴问:“材料一中‘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中,“材料一”是提示语,“‘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是限定语,而“分别指的是什么”是中心词。

再如,第⑵问:“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这里的“概括材料一”是提示语,“孙中山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是限定语,“观点”是中心词。通过这种结构化的分析,考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题目要求,避免遗漏关键信息。

2. 理解题目背景

审题不仅仅是分析问题结构,还包括理解题目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出题意图。这有助于考生从宏观角度把握问题,找到合适的答题思路。例如,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了解这一背景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其观点。

第二步:阅读

阅读材料是解答主观题的关键环节之一。高质量的阅读不仅能帮助考生获取有效信息,还能为后续的思考和作答打下坚实基础。阅读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全面阅读

全面阅读不仅指材料本身,还包括材料的标题和出处。这些信息往往能给考生一些提示,帮助他们对问题做出初步判断。例如,如果材料标题提到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考生可以根据此信息联想到相关的历史背景和知识点,从而为答题提供参考。

2. 精读材料

有些材料较长且信息量大,因此需要精读。精读的目的是概括每段材料的中心思想,找出中心词,为正确理解分析题意做准备。例如,在阅读一篇关于孙中山演讲的材料时,考生应关注其中的关键句和段落,提炼出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3. 拆分材料

拆分材料是将材料按层次或段落进行划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对于解答概括类或对比类问题尤为有用。例如,如果题目要求比较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考生可以通过拆分材料,分别梳理每个时期的特征,从而进行有效的对比。

4. 标记重点

在阅读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词句做标记或用横线画出来,可以使线索更加清晰,帮助考生明确把握重要信息。例如,在阅读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时,考生可以标记出“自求解放”、“平等待我之民族”等关键词,以便在后续作答中引用。

第三步:思考

第三步:思考

思考是将题目的要求与材料和教材知识整合起来的过程。这一环节要求考生理清思路,找出答案。答案一般有三个来源:来源于材料、来源于教材、来源于自己。具体来说:

1. 来源于材料

材料提供的信息往往是答题的重要依据。考生应仔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事实和论据,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例如,在回答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问题时,考生可以从材料中找到孙中山的相关论述,作为答题的基础。

2. 来源于教材

教材是考生系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在思考答案时,考生应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分析。例如,当题目涉及某一历史事件时,考生可以先考虑该事件所处的历史时期,然后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历史细节。

比如,在回答孙中山的“联俄”思想时,考生可以结合教材中关于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局势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3. 来源于自己

除了材料和教材外,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独到见解。这不仅展示了考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使答案更具深度和广度。例如,在分析孙中山强调民族主义的原因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新的视角,如社会经济因素、国际形势等。

此外,在结合教材思考答案时,考生应注意大处着眼,体现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即先考虑一些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戊戌变法、明治维新等,然后再考虑其具体内容。同时,答案的多少还可以参考试题的分值,合理分配答题篇幅。

第四步:作答

第四步:作答

作答是将思考结果转化为书面表达的过程。如何将复杂的思考过程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是考生需要掌握的技巧。特别是在遇到指向不明的问题时,考生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思考:内容(过程)、原因(目的)和影响(意义)。例如,在回答孙中山的“联俄”思想时,考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1. 内容(过程)

首先,描述孙中山“联俄”思想的具体内容或过程。例如,孙中山主张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的民族,特别是列宁领导下的苏俄,共同反对国际帝国主义。

2. 原因(目的)

其次,分析孙中山提出“联俄”思想的原因或目的。例如,当时中国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孙中山希望通过联合苏俄,获得外部支持,推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

3. 影响(意义)

讨论孙中山“联俄”思想的影响或意义。例如,这一思想不仅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也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上述四步走法,考生可以在高考历史主观题中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希望本文的详细解析能为考生提供有益的指导,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