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练习题

篇1:人教版高一语文练习题
【篇一】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却彼此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要写作《名人传》,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苦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内容简介:
《名人传》又称《英雄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其中,贝多芬是音乐家,米开朗琪罗是雕刻家兼画家,托尔斯泰是小说家。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了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与正义,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和对人类的信心,作者把他们称为"英雄",只因为他们是"人类的忠仆",具有伟大的品格,能倾心为公众服务。
中心思想
本书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他们面对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排斥,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真实苦难使他们直面人生,而与苦难的搏斗,则造就了他们的伟大。)
精彩片段:
1.“……我多祝福你能常在我的身旁!你的贝多芬真是可怜已极。得知道我的高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当我们同在一起时,我已觉得许多病象,我瞒着,但从此越来越恶化……还会痊愈吗?我当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这一类的病是无药可治的。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免我心爱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我不得不在伤心的隐忍中找栖身!固然我曾发愿要超临这些祸害,但又如何可能?”
【点评】第一段是贝多芬写给友人阿芒达牧师的信。耳聋对于音乐家来说是无法弥补的灾难,不但影响工作,而且使他从此过着孤独凄凉的生活,还可能受到敌人的污蔑。这段话概括了贝多芬由于耳聋引起的一切痛苦,他由此更深刻地体会到世界的可怜和自私。
2.“君主与公卿尽可造就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衔与勋章;但他们不可能造就伟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临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时,这般君侯贵胄应当感到我们的伟大。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的皇族。我们远远里就已看见。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钮子,背着手,望密的人丛中撞去。亲王与近臣密密层层;太子鲁道尔夫对我脱帽;皇后先对我打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认得我的。为了好玩起见,我看着这队人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歌德】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
【点评】第二段是贝多芬在书信中写到与歌德一起散步遇到皇亲国戚时的情景。其中“背着手”和“撞”等十分传神的描写,活灵活现地写出了他对皇亲国戚满不在乎的态度,集中地表现了贝多芬的叛逆性格。当然贝多芬和歌德的处境不同,对他们进行比较时要全面分析。
3.“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英勇的力。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大而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
【点评】第三段是《贝多芬传》的后一段,是这一部分的总结。贝多芬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是杰出的音乐家,而是因为他的音乐是为苦难的人们而写的。他隐忍自己的痛苦,却用他以痛苦换来的欢乐来安慰人们,给人们勇气和力量。这段话概括了贝多芬的音乐的本质。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贝多芬,人类历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
性格:桀骜不驯,普通乖僻,不幸孤独,自强不息,伟大的音乐之神,坚忍不拔的巨人形象。
贝多芬的故事主要侧重“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以他的意志,以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扫空忧郁的思想,战胜*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酒神巴库斯》、《哀悼*》、《大卫》、《摩西》、《被缚的奴隶》、《垂死的奴隶》和《末日审判》。他的艺术创作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顶峰,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珍贵的遗产。
性格:慈祥,博爱,善良,孤独,多疑,懦弱,有毅力,身体力行,家庭富有自己却贫穷,屈服于教皇势力。
米开朗琪罗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悲剧,展示了一个天才为了征服世界,为了创造不朽的杰作而流出惨痛的鲜血。内容主要分为上篇“战斗”,下篇“舍弃”和尾声“死”。
托尔斯泰,19世纪*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宁娜》、《战争与和平》、《复活》。
性格:博爱,敏锐,自我完善,具有虔诚的宗教观点。
托尔斯泰的故事主要的内容是:童年,高加索纪事,哥萨克,塞白斯多堡纪事,爱情与婚姻,对社会的忧郁等等,是三篇故事中长的一篇,也是对主要人物的生平和所创作的东西描写详细的一篇。
课后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他是20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有“欧洲的良心”,之称,他们另外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度诺贝尔文学奖。
2、《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国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3、《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得意之作,在文学领域内一直被奉为经典,从首次出版到现在,其具有的独特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佳书”之一。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小说。
4、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是他的父亲发现的,当年贝多芬只有4岁。(《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作品中为深刻和雄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因其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后人称之为"合唱交响曲"。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后来成为该作品中为的主题。
贝多芬终生未娶,他的第一个恋爱对象是伯爵小姐朱列塔·圭恰迪尔。当时贝多芬耳疾正在加重,极有失去听觉的可能。他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于是贝多芬写下了的《月光奏鸣曲》献给她。
贝多芬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
贝多芬失聪的原因的猜测有四种:肠炎、冷水浴、伤寒、仰面跌倒。开始,贝多芬得了一种永远治不好的病是失聪,他极度伤心,开始,他写了封信给他的弟弟,世称《海利根遗嘱》。
5、托尔斯泰的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托尔斯泰在1900-间发表了关于社会论战的含有攻击性和神秘的文字,包括《战争与和平》、《大罪恶》和《世纪末》。
6、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
答: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之作。
7.米开朗琪是意大利人,被人们称为“在艺术上有毅力和雄伟气魄的人”。
8.青春时期的米开朗罗雕塑了《微笑的牧神面具》一作,赢得洛朗·特梅迭西斯亲王的友谊和赏识。
9.使米开朗其罗25岁一举成名的作品是《哀悼*》(又名《耶稣死像》),这件作品用3年雕成,表现了他爱国主义精神。
10.,米开朗琪罗接手了一向没人敢雕刻,中止了四十年的先知者像,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卫像》。
11.米开朗琪罗一生中惟一的一张别人的画像是卡瓦列里,是他使米开朗琪罗决定完成圣彼得大教堂穹窿的木雕模型。
12、请你根据《教学大纲》推荐的课外阅读名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读(名称),我了解到(内容):
答:示例:读《名人传》,我了解到: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但他却把苦难铸成了一支支欢快的乐曲,奉献给了世人。
13、请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答:示例: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演奏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地鼓掌欢迎。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
14、贝多芬在致艾尔多迪夫人的心中有两句话成为今天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铭,它们是(“唯其痛苦,才有快乐”)。
15、米开朗琪罗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莎画室里的惟一作品是:(《胜利者》)使米开朗琪罗感到幻灭、绝望、意志破裂的情绪反映在梅迪契陵墓和尤利乌斯二世纪念物的新雕像中。
16、“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这是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
17、脑袋滚圆,额头方方,凸出,布满皱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有很敏锐的眼睛,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是对(米开朗琪罗)的外貌描写。
18、“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的阔脸庞……额头凸起、宽大……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是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
19、贝多芬第一首真正为革命而创作的音乐是(《第五交响曲》)
20、托尔斯泰喜欢的中国古代哲人是:(老子)。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复活》是他艺术上的一种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后的也是高的一峰。1879~,托尔斯泰写成的《忏悔录》是他宗教狂乱的表白。
二、简答题。
1.《名人传》是一本怎样的书?作者是谁?
答案:《名人传》是罗曼罗兰早享誉文坛的人物传记,它真实的记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大师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造,展现了艺术大师们伟大的心灵。
2.《名人传》主要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答:伟大的天才必须向庸俗而且充满敌意的社会进行不屈的斗争,就能获得胜利,完成天才的创造事业。
3.贝多芬一生中大的痛苦是什么?是大的幸福又是什么?
答:贝多芬一生中大的痛苦是作为音乐家、作曲家却耳朵失聪;大的幸福是他战胜痛苦,创造出拥抱欢乐的《第九交响乐》。
4.在《贝多芬》传后,作者附了“海利根遗嘱”的目的是什么?
答:增加传记“引文”的真实性,同时也是贝多芬痛苦生活和读者心灵的撞击。
5.在《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为什么把人物的痛苦作为重要情节?这痛苦是作者凭空虚构的吗?
答:不是凭空虚构,而是从历史事实中吸收来的,为了使人物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全部伟大之处得以显示出来,其感染力在于克服痛苦,战胜痛苦,这是以痛苦为情节的目的所在。
6.《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写到雕塑家完成的许多雕塑,可看出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有怎样的与众不同的特征?
答: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表现了与众不同的男性的雄伟和戏剧性的结构,形式上也具有超越时代的新鲜感,因而备受世人的尊崇。
7.人们常说苦难是好的锻炼,读了《名人传》之后,你对生活的磨难的看法是否有所改变?请结合阅读的心得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谈自己的体会。
答案:雨果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读了《名人传》使我懂得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惟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教材P236)如果没有流浪乞讨的经历,文学大师高尔基就不会写出《人生三部曲》,如果没有在黑暗中的摸索,海伦.凯勒就不会写出人生美的阳光.我们应该感谢苦难。
【篇二】知识点:
《宽容》一书主要叙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提倡思想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并谴责反动分子*新思想的罪恶行径。
《宽容》,本质上是一部*教发展沿革的历史,和作者的另一部作品《圣经故事》一脉相乘,它继续用世俗的、希腊式的眼光关注审视这一统治西方人头脑和灵魂超过一千年的“神的道”,用现在通行的话讲,房龙是个很在行、很彻底的后现代:他把偶像拉下神坛,却警告人们千万不要树立新的偶像,他说过去的一切标签都是错误的书写,但拒绝给出正确的标签。但房龙不是虚无主义者,他承认历史,承认发展,这方面又类似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实践理性。他的作品在今日中国大行其道,除了适逢思想匮乏的国人要精神进补的时机之外,这样朴素的、自然的、充满实践唯物论精神的文风,也让中国人倍感亲切,易于接纳。
作者: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国人。学者。他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从10岁起潜心“逃避在过去的生活中”,受人文主义的影响一贯反对愚昧与偏执。在美国、德国求学,获得博士学位,但这没有使他飞黄腾达。他于是躲进书舍于写出《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从此饮誉世界,直至去世。
体重200英磅、粗壮结实,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多才多世,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会画画,他著作的插图均出自于自己之手,从20世纪代以来,用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其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的有:《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新知书城有《人类解放的故事》、《圣经的故事》、《太平洋的故事》、《美国的故事》。还有一本关于房龙的书《房龙图话》,学生可作浏览了解)。房龙的书在中国早有译本,对中国整整一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如历史学家曹聚仁、作家郁达夫等)。
房龙在书中要说的道理很简单,可以引用他自己的一段话来说明:“大凡为宽容而战的人,不论彼此有什么不同,都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的信仰总是伴随着怀疑;他们可以诚实地相信自己正确,却又从不能使自己的怀疑转化为坚固绝对的信念。”房龙反对的是世俗全力和精神信仰结合后施加给所有信徒及非信徒精神和*上的*。在他看来,任何绝对的信念,都包涵着潜在的暴力,一旦信念找到了通往世俗权力的门径,它的暴虐本性就会显露出来。房龙给出的解决是怀疑,对任何的观念、理论、思维方式都要用怀疑来冲淡它繁殖、复制、*的本性,就连自己都要怀疑。
怀疑一切,用怀疑给一切以改善发展的余地。在房龙的眼中,大部分信念信仰的开端都是朴素的,甚至可以说是浪漫的,但一旦稳定发展起来,就会落入功利主义的魔爪而万劫不复。痛恨功利的房龙却用功利观来解释叙述历史,勿宁说这是合乎逻辑的,因为那初的纯洁高尚很可能在本质上是虚假的,是违*天性的。政治上的浪漫主义会演变成流血的*,带有浪漫情怀的君主往往都堕落为暴君,前者有法国*为证,后者在我们身边就可找到蛛丝马迹。
《宽容》经典语录/名句:
宽容,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异于自己或传统见解的观点有耐心与公正的容忍。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他却把香味留在了那只脚上,这就是宽容。
宽容就如同自由。只是乞求是得不到的。只有永远保持警惕才能保住它。
对现时的理解孕育于对过去的善意大度的了解之中。
同步练习题: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精髓(suǐ)婉(wǎn)蜒深邃(suì)弥(mí)天大罪
B.亵(xiè)渎颤(zhàn)动禁锢(gù)坐以待毙(bì)
C.眸(móu)子诅(zǔ)咒潺潺(chán)饿殍(fú)遍野
D.扼(è)杀内疚(jiù)绵亘(gèn)娓娓(wěi)动听
2.下列词语的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波澜余裕叨唠荒芜人烟B.枯竭雕琢肃穆荡然无存
C.疆界掂记恐怖能工巧匠D.牲蓄纠缠浅薄必恭必敬
3.下列成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是圣诞之夜,无法回家的同学聚在一起,又唱又跳,享受天伦之乐。
B.今天,张敏迟到了,被班主任批评了一顿,她想辩解又不敢,只好逆来顺受。
C.各处主仆等多半都因日长神倦,宝玉背着手,到一处,一处鸦雀无声。
D.碰见刘祥,我好不尴尬,这时吴明走过来向我借书,我趁机走开,这才转危为安。
4.填在横线上的词语,准确的一项是()
①他们在阴凉角落里度过了整个白天,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
②他已经丧失理智,胆敢嘲弄一千年前定下的律法,他。
③守旧老人把漫游者抬到集市区,人们地站在守旧老人的周围,鸦雀无声。
④只要我问疆界那边藏着什么,大家就不住地摇头,一片嘘声,可我偏要。
A.苦思冥想胆大妄为毕恭毕敬纠缠不休
B.想入非非胆大妄为默默无闻刨根问底
C.苦思冥想死有余辜毕恭毕敬刨根问底
D.想入非非死有余辜默默无闻纠缠不休
参考答案
1.D(A婉wān;B颤chàn;C殍piǎo)
2.B(A荒无人烟;C惦记;D牲畜)
3.C(A“天伦之乐”指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B“逆来顺受”指遇到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隐忍而不抗争;D“转危为安”,转危险为平安。)
篇2:人教版高一语文练习题
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
《雨巷》中有两个意象非常美一是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像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着什么?
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2、《雨巷》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全诗每节第3、6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到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3、诗人为什么希望逢着一个“哀怨又彷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呢?希望逢着一个快乐热情的姑娘岂不更好吗?
这个问题宜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丁香之特点是美丽、高洁又易凋谢,正如诗人的梦想二是只有“哀怨又彷徨”的姑娘才与忧愁的诗人有共同的语言,才会在邂逅的一刹那传递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如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那就是诗中的意象根据抒情的需要而设置
4、诗人梦中的“丁香姑娘”为何消失在雨巷尽头的“颓圮的篱墙”而不是在别的什么地方?
这里的“颓圮的篱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它和其他意象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特殊的意境迷?凄婉又萧条二是也可以把它看作诗人所处时代的象征,而且正是这个时代才促使诗人希望遇到“丁香姑娘” #p#分页标题#e#
5、第六节写那位姑娘消失时,用了这样的诗句“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为什么不说“消散了她的颜色、芬芳、眼光和惆怅”呢?
这样一件件地分开来写,才能更好地表达出诗人对“丁香姑娘”无情消逝的嗟叹和无奈之情,同时也更好地突出了美好事情在眼前消亡所带来的悲剧美
篇3:人教版高一语文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郯子(tán)六艺经传(chuán)贻(yí)
B.句读(dòu)苌弘(chāng)聃(dān)
C.阿谀(yú)授之书(shòu)蟠(pān)
D.或否焉(fǒu)谄媚(chǎn)嗟乎(jiē)
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吾从而/师之
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B.不耻相师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师”字的意思。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吾从而师之()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犹且从师而问焉()
6.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圣人无常师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道之所在,师之所在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二、文本研读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众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进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8.指出下列句子各属于什么句式。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9.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A.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其如土石何?
10.对本段文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正面阐发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B.反面批判了上层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
C.正面阐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途径。
D.反面批评古人从师的途径和择师标准。
参考答案:1.D(A.传zhuànB.苌chángC.蟠pán)2.D(吾从/而师之)3.B(师:学习)4.D(A.有—又,暴—曝B.生—性C.受—授)5.A.老师B.以……为师C.掌握专门学问或技术的人D.老师6.C(判断句)7.A.更加B.以……为羞耻C.丢弃D.不屑一提,看不起8.A.宾语前置句B.判断句C.介宾短语后置句D.介宾短语后置句9.C(例句和C是代词,ABD皆为语气词)10.B